欧莱雅欧美增长停滞 三成销售靠亚太市场

  • 2019-08-01 18:03:14
  • 北京商报

北美和西欧市场业绩增长停滞,致使欧莱雅集团股票开盘跌至242亿欧元,前一日收盘价则为274.4欧元。北京时间7月31日,欧莱雅集团公布上半年财报数据,其中虽然整体销售额保持增长,同比上涨7.3%至148.1亿欧元,按固定汇率增长8.4%,但北美和西欧市场销售惨淡,北美市场受化妆品需求放缓影响几乎无增长,西欧市场销售额仅有1%增长,使投资者加剧对集团业绩的担心。

上半年,欧莱雅高档化妆品部门在兰蔻、YSL、乔治·阿玛尼和科颜氏四大品牌驱动下获得13.2%的同比增长,为集团贡献51.5亿欧元销售额。不过,从季度销售来看,四大品牌销售额增速有所放缓,第一季度14.2%的增幅到第二季度降至12.2%。

从区域看,欧莱雅集团表现出新市场增长强劲,传统市场增长迟滞的局面。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市场几乎占集团整体销售额近1/3。亚太地区销售额同比增长24.3%至46.3亿欧元,领先于其他所有市场。该地区主要依靠中国消费者对高档化妆品的旺盛需求及中国电商业务的强劲增长。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新市场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欧莱雅集团在北美和西欧两大传统市场业绩萎靡,尤其是北美市场,上半年同比增幅为零,二季度甚至获1.1%跌幅,抹平了一季度1.2%的增幅。

对于欧莱雅集团上半年财务数据上的“东强西弱”,日化专家、聚美丽创始合伙人夏天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际上,成熟的国际大公司在北美、欧洲市场增长乏力是普遍现象,这些市场崛起的互联网原生小众品牌对大品牌的冲击非常大,而中国给了他们一个喘息的机会。

“对于欧莱雅集团来说,由于其业绩重心全部押注在中国市场,一旦出现品牌口碑风险事件,对整个营收的打击也是会非常大的。”因此可以看到,像欧莱雅、宝洁、爱茉莉太平洋等国际品牌都是主要靠中国市场的增长来支撑全球营收的增长。目前,中国高端化妆品市场几乎被这些国际大牌垄断,过去几年间,在高端化妆品领域,中国本土品牌和国际品牌的差距依然在扩大,虽然中国也出现了一些互联网小众品牌,但这些品牌抢占的基本上是年轻和低端市场,在高端市场还没有对“欧莱雅们”造成冲击。

  • 编辑:党思洁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