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内两次改造,东单菜市场通过不断的业态创新寻找适应市场的姿态。北京商报记者日前发现,位于和平里西街的东单菜市场二层已经清空。据东单菜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二层将由便民服务商填补。这是东单菜市场开业两年来第三次给二层的经营项目确定方向。此前,二层还尝试过经营特色老字号、母婴专营店。从特色化、差异化经营,再到如今与北京“开墙打洞”整治工作结合的便民化经营,东单菜市场不断调适定位,寻找与和平里这个老龄化社区的最佳结合点。
定位一年两改
“二楼的母婴店已经没有了。”日前,在东单菜市场和平里社区店,当北京商报记者走往通向二层的电梯时,一位身着绿色工作服的东单菜市场店员提示道。
撤柜的痕迹仍在。北京商报记者看到,东单菜市场二层外窗张贴着“妈妈宝贝悠惠生活馆孕婴童用品专营店”(以下简称“母婴专营店”)的红色字迹依然清晰,而这个曾经营过母婴服装、玩具、奶粉、保健品、 文具等多个品类的专营店,已经在一个月前撤离。目前,母婴专营店内十多排货架已经被清空,摆放在货架旁的电子显示屏也处于关闭状态,儿童游乐区的泡泡球池内已经落了一层灰尘。
空闲的铺位将很快被各种便民服务店填充。北京东单菜市场有限公司董事、书记张志群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便民服务综合体将是东单菜市场的新定位,目前二层已经引入了洗衣店、配钥匙店和电信营业厅,随后还会引入改衣、修理、家政服务等更多便民服务。
遭遇流量瓶颈
这是东单菜市场经历的第二次业态调整。自2015年9月开业时起,这家老菜场二层的定位是打造老字号体验区,但这一规划并未贯彻下来。“东单菜市场二层的业态调整,一方面是经营原因不够理想,另一方面是市内提出了新的要求。”张志群称,伴随北京治理“开墙打洞”工作的深入,街边店被清理后,附近居民在便民服务上的需求需要填补。
此外,经营中所遇到的流量瓶颈也是促使东单菜市场二层调整的原因。一位此前进驻东单菜市场的老字号品牌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该品牌曾入驻东单菜市场二层的老字号体验区,通过专柜形式销售商品,但当时的客流量和销售业绩并未达到预期。此后,该品牌的专柜移至一层,通过超市货架陈列的方式销售商品,尽管占地仅10平方米左右,但销量较之前有了不少增长。
继老字号体验区之后,东单菜市场二层一度瞄准差异化定位,引入母婴专营店,但在经营过一段时间后,张志群称,来菜市场消费的还是以老年人为主,“人家来菜市场,不认你的产品”。
盘活老年市场
东单菜市场对二层的定位多次调整,实际上也是为了激活和平里社区的老年消费需求。从此前菜市场的经营情况来看,老年人消费局限于买菜等基本生活层面,导致地下一层和一层的生鲜、日用百货类销售区域客流量很大,其他楼层乏人问津。 但在北商研究院特邀专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看来,老龄化问题并非死结,关键在于品质升级,这可以让整个东单菜市场实现整体盘活。赖阳建议称,还可引进一些电商服务商体验店,如以每日优鲜、e袋洗作为服务点,可以让更多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来体验对接,有助于引导他们通过手机App下单。
社区商业电商专家彭成京也表示,在老龄化社区,便民服务网点的商品布置应以日常用品、高频需求为主,例如快消品、生鲜等。北京商报记者 吴文治 曲英杰 王维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