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假期第三天,各假日成员单位节日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加强旅游秩序整治,旅游接待单位丰富产品供给,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市场运行平稳、秩序良好,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端午期间,未接到重大旅游投诉,未接到旅游安全事故报告。
一、全市旅游接待情况
6月7日至6月9日端午假期,北京市重点监测167家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80.8万人次,同比增长12.1%;营业收入达3亿元,同比增长26.9%。其中,城市公园型景区145.0万人,与去年基本持平;现代娱乐型景区135.2万人,同比增长57.8%;历史文化观光型景区96.6万人,同比增长2.4%;自然山水型景区35.2万人,同比增长3.9%;博物馆型景区18.7万人,同比增长31.9%;奥运遗产型景区1.0万人,同比减少9.6%。
游客接待量排名前十名的景区是:王府井接待102.0万人;北京首创奥莱休闲驿站接待59.0万人;南锣鼓巷接待46.4万人;什刹海风景区接待34.2万人;前门大街接待28.0万人;故宫博物院接待21.2万人;北海公园接待13.2万人;天坛公园接待12.4万人;颐和园接待11.8万人;圆明园接待11.8万人。
中心城区饭店平均出租率为49.8%;近郊区饭店平均出租率为40.4%;远郊区饭店平均出租率为47.8%。
郊区民俗游累计接待游客206.8万人次,同比增长15.7%;营业收入达2.2亿元,同比增长11.4%。接待量前三位的是怀柔区、延庆区和顺义区。其中,怀柔区接待游客44.6万人,延庆区接待游客34.6万人,顺义区接待游客28.5万人。
6月6日至6月8日,民航进港人数38.1万人,同比减少4.6%;铁路进站人数108.2万人,同比减少1.8%。
二、全市旅游投诉情况
6日14点至9日12点,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共接收到文化和旅游部12301系统、北京市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12345转来各类旅游投诉22件,同期比2018年(11件)上升100%。
在22件投诉中,涉及旅行社投诉15件,涉及景区投诉6件,涉及社会旅店1件,均已转相关部门处理。
三、全市旅游执法情况
2019年的端午假期正值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展大项活动之际,还与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相逢,外地旅客进京和北京市民出游迎来了入夏以来的出行高峰。节日期间,总体来看,全市重点旅游景区和世园会景区的秩序良好,旅游市场运转正常。节前,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下发《关于开展2019年端午小长假期间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作出部署,提出要求。节日期间,积极协调各部门、各区,重点对天安门、故宫、十三陵等重点区域“一日游”市场环境秩序进行执法检查,持续加大对北京市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为广大游客营造了文明、有序、安全、正规的旅游市场环境和氛围。
端午节期间,郊区游、市内游成为节日出行的热点。针对各旅游景点、重点地区可能会出现的旅游问题,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区旅游主管部门分别在核心区和各区的热点公园景点、延庆世园会周边、以及郊区各旅游景加大了检查力度,全力保障景区秩序正规有序,在市内旅游秩序检查方面,持续加大对核心区的旅游检查力度,6月8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关宇同志带队,会同天安门地区管委会对节日期间的天安门地区进行了联合执法检查,主要要对广场及周边地区旅游秩序、旅游团队电子行程单、从业导游资质及搭乘车辆资质进行了现场走访及检查,检查中广场秩序良好、未发现旅游违法违规问题。
在郊区旅游秩序检查方面,各区对“一日游”重点区域、世园会公交接驳站点持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持续开展假日期间严打非法“一日游”专项行动。其中,昌平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正式挂牌后,假日期间连续加强对八达岭长城沿线、十三陵景区周边等重点区域过往旅游团队的检查,延庆区文旅局会同区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重点加强对八达岭长城景区的各类扰乱旅游市场违法行为的联防联治,同时,加大对世园会停车场及周边公交接驳站点公共秩序的巡查和维护力度,确保游客出行顺畅。
统计显示,6月7日至6月9日,全市各部门、各区针对旅游市场秩序共出动执法人员14526人次,车辆1951台次,检查旅游车542辆,检查导游员324人,检查各类旅游经营主体2711家,没收小广告560余张、问责整改安全隐患70起,全市总体旅游市场秩序良好,未接到发生重大旅游投诉及旅游突发事件的报告。
2019年“端午”节日期间,执法大队未收到与“一日游”有关投诉。非法“一日游”零投诉。
四、全市文化演出活动信息
2019年端午节期间,我市共举办营业性演出80台,263场,服务群众13.6万人次,实现票房2444.8万元。其中,中央民族乐团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为观众献上一场"国风绕梁"端午节专场音乐会,这台以民歌民乐为主体,把传统艺术与当代审美合为一体,从不同层面对民族文化精神进行表达,为端午节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氛围。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带来了“乐韵端午”音乐会,届时民族管弦乐《赛龙夺锦》《龙船》等曲目将与观众轮番见面,以传统的中国音乐庆祝这个传统的中国节日。北京京剧院主办的“魅力春天”北京京剧院建院40周年青年京剧演员展演,端午期间在长安大戏院献上京剧《白蛇传》《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另外中国评剧院上演了评剧《藏地彩虹》,聚焦北京医疗援藏事业,践行十九大精神,歌颂老西藏精神和民族团结。节期间话剧舞台同样精彩纷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新排大戏《古玩》,节日当天正式在首都剧场开演,青年演员演绎清末民初行业传奇。
端午期间,北京市组织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活动304项,931场,预计覆盖约120万人次。主要特点:一是主题鲜明,突出端午民俗文化。如各区均举办不同形式的“包粽子”活动,包括首图开展“巧巧手美劳美劳加工厂——彩粽宝宝赛龙舟”,红姐姐带领孩子们一起制作独一无二的可爱彩粽。海淀区各社区以粽子为纽带,通过集体参与、集体协作、集体共享的活动特质,增强邻里互动关系。永景园社区开展了包粽子比赛,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居民以包粽子的活动形式纪念传统节日。民间常说“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撒白糖”,社区的手工包粽子让居民感受民俗的同时,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车道沟社区举办了社区活动站组织社区居民开展“过传统节,共中国情”端午节包粽子活动,以粽子为纽带,通过集体活动,增强邻里和谐之情,传递中华一家亲的家国情怀。二是内容丰富。各区计划开展的活动多种多样,涵盖诗文朗诵、文化讲座、阅读体验、书画赏析、主题展览、文艺演出、游园踏青、戏曲下乡、非遗展示等,其中,游园类活动内涵丰富,如西城区“和满京城 奋进九州”——访红色印迹 寻魅力端午 探古韵胡同活动,充分利用西城区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在文化活动中融入红色旅游元素。顺义区奥林匹克水上公园举办的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暨2019年北京国际龙舟邀请赛。活动由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市体育局、顺义区人民政府主办,活动集传统现代交相融合,主题活动丰富多彩。作为端午节的重头戏,大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上百名选手参与角逐。通州区在北京张家湾文化艺术博览苑开展了“中国端午•诗意古镇”端午文化周活动,端午起源于中国,本次活动以“中国端午•诗意古镇”为主题。怀柔区第十四满族文化节开幕式晚会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东区学生礼堂举办。丰台区一年一度的“花开丰台”端午文化游园会活动在北京园博园举办。“花开丰台”端午文化游园会自2012年起已连续举办七届。本届活动以“和满京城 奋进九州”为主题,延续往届备受欢迎的“民俗端午”“非遗端午”“花韵端午”和“花靓端午”四大活动版块。石景山区郎园Park为群众带来一场特别的【和满京城 奋进九州 | “古韵 新声”端午中西对话音乐会】。房山区举办了“和满京城 奋进九州”——端午节朗诵会。平谷区开展“和满京城 奋进九州”书香端午主题系列活动:《赛龙舟 吃粽子——端午节的故事》微信展--展览共分为“闻香识粽子”“端午风俗多”“故事代代传”“端午美食鉴赏大会”“谁端走了我的端午?”“古诗词里的端午节”六个单元。三是非遗活动表现亮眼。如东城区为展示京杭大运河沿岸音乐类非遗的文化底蕴,进一步擦亮国家文化遗产名片,搭建传统音乐交流展示平台,提升大运河沿岸非遗文化影响力,丰富博物馆文化活动,活跃公众文化生活,“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红色基因”文化沙龙活动在东城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玉河庵举办。延庆区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暨北京市第六届“非遗大观园”端午游园会系列活动在延庆盛装开幕。活动以“游延庆 逛世园 长城脚下过端午”为主题,围绕“长城聚首”、“我家门口是长城”、“妫水河畔 共度端午”三大板块,开展端午之夜交响音乐会、第六届北京非遗大观园长城文化带非遗展、世园非遗手工艺市集、京台妫水龙舟交流赛、包粽子比赛及体验、世葡园亲子踏青寻宝、冰上端午趣味活动等18项活动。昌平区结合“非遗日”组织非遗项目展示活动。此次活动共有昌平区区级以上十五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参加展览、展示、展演现场宣传活动。大兴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非遗展示、知识讲座、诗会、歌舞演出等端午活动。密云区在密云区文化馆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此次活动是为进一步营造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良好氛围,增强全社会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意识,同时为弘扬非遗手工技艺,展示民间艺术风采,增进密云蔚县剪纸艺术的交流而举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