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楼别有用心 制作“回”字纹芸豆卷

  • 2018-03-22 15:44:18
  • 北京旅游网

【北京旅游网报道】曾经的什刹海畔,各式各样的小吃和美景让游人意犹未尽。老一辈传统美食的老字号在这里留下了不少佳话,有些还成了传奇,登堂入室,进入国宴成为接待外宾的必备品。今天,小编为大家讲述百年鲁菜老店庆云楼别有用心地制作了回字纹芸豆卷。

坐落在什刹海旁,银锭桥畔,门口写着百年鲁菜老店的就是今天的主角——庆云楼。庆云楼从1820年建成至今已经快两百年了。作为京城仍在营业的榫卯结构木楼老店,也算是罕见了。店内很多地方都保留着木头的原色,虽然食客看上去可能并不金碧辉煌,但站在顶层天台俯瞰整个什刹海,眺望钟楼、鼓楼却别有一番韵味。

庆云楼的一楼经营鲁菜,内设方桌木椅,墙上是清代真品字画。二楼是越南菜,佛像、人力车……颇具异域风情。三楼则是大大小小的包间,更像让人不经意间穿越时空,跨进了古代士大夫的内宅书房,奇石、条案、笔墨纸砚,无不古意昂然。

旧时的北京城,精美的点心不一定都出在点心铺,有些饭馆饭铺的点心也比较出名。而像豌豆黄、芸豆卷、水晶糕一类的点心虽然出自宫廷,但是本身制作工艺并不复杂,所以在饭店都有售卖。庆云楼的屈经理表示,芸豆糕好吃不好吃就在制作的工艺诚实不诚实。

“诚心细作,加好调料自然就会好吃。”旧时,北京城的仿膳饭庄擅长制作此类点心。庆云楼制作芸豆卷的于师傅以前就是仿膳的厨师,他制作的点心特别受国内外客人的欢迎。在去年的夏威夷美食节上,于师傅的点心赢得了不少赏赞。如今,食用点心的人群更加注重点心的做工,于师傅特意把芸豆卷做成小块儿,让食客用筷子更好夹起来,还特意将纹路盘成“回”字纹,增添了小吃的美观程度。

延伸

庆云楼是北京最早的高端鲁菜酒楼,始建于清道光1820年,坐落于烟袋斜街内,距燕京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仅一步之遥,曾是昔日诗酒流连之地。当年的瑞亲王、恭亲王、庆亲王、定国公、安国公、武定侯都是此间常客。台湾已故著名作家唐鲁孙先生笔下多次提及什刹海庆云楼。后因老板另择他业而关张。此后,原庆云楼的骨干流散他处,逐渐形成了后来京城著名的“八大楼”。“八大楼”的名气大小依次为东兴楼(萃华楼)、泰丰楼、致美楼、鸿兴楼、正阳楼、庆云楼、新丰楼和春华楼。就当时而言,除东兴楼在东安门、庆云楼在银锭桥、安福楼在王府井、萃华楼在八面槽外,其余均位于繁华的前门大栅栏一带。

老庆云楼原址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变成了住家,主人姓朱,从事裱画行业并在业内颇有名气。1990年前后,启功先生来此裱画,听闻此地乃是名噪一时的庆云楼旧址时,题写了“庆云楼饭庄”这幅字。朱家三子朱成祥一直希望恢复庆云楼这一传统老字号。2010年,朱先生腾出自己全部老宅,原址重建恢复了庆云楼的旧貌,同时仍然保留着190年前的一间老瓦房。

据朱先生介绍,由于是原址重建,所以庆云楼遵循古建修旧如旧的原则,在风格上保留着中国传统木质楼房的榫卯结构,全楼保持木头的本色尽量不用清漆,并装点历代画家作品真迹,突出历史的厚重和沧桑感。

  • 编辑:范鑫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