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可是个地地道道的美食城,有烤鸭、稻香村这样符合大众口味的美食,也有着一些比较有“个性”的小吃,譬如卤煮火烧、芥末墩,这些爱吃的人赞不绝口,不爱吃的人见了恨不得躲得远远的小吃,给您介绍这五种“怪味”小吃。
豆汁儿
豆汁儿是以绿豆为原料发酵而成,食客常说其气味和味道很“臭”,其实准确来讲应该是浓烈的酸馊味,这是绝大多数人难以接受的根本原因,包括不少北京人。豆汁儿加焦圈,配小咸菜,油香、咸香、馊香合而为一;豆汁儿爽口,焦圈油脆,咸菜爽脆,味道的层次感极强,细细品味的话就会发现滋味无限、回味无穷滴。
芥末墩儿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好多咱老北京的吃食都失传了,也许是因为老北京人都会做它的缘故,芥末墩儿被传承了下来。不过现在也少见还有人在家做它了。您别说这芥末墩儿的口味是有些奇特,以白菜和芥末为主要原料,不爱吃芥末的人是真心接受不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芥末墩儿的魅力不就在于这个“冲劲儿”么,一小口就能让人浑身通透,在爱吃它的人面前,可是连汤都不能错过,芥茉钻鼻,这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啊。
过去一到冬天,各家各户都开始准备过冬的吃食,这其中做的最多的还要说是芥末墩儿了,为的是以防断顿,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大油大肉吃多了,得换换口味。
麻豆腐
麻豆腐也是咱北京的特色,早在明代就出现了,由于所用的羊油膻味重,一些人接受不了,但也有不少好这口的人。您去稍微讲究的店点麻豆腐,服务员一定会问上您一句:“您要羊油还是素油”,羊油必须羊油。
卤煮火烧
北京爱吃下水,以卤煮火烧、爆肚、炒肝儿,这铁三角为主。今儿,咱们先来说说这卤煮火烧。吸足了汤汁的猪肺,有嚼头的猪肠
...隔着屏幕都能闻见那个香味。要不是怕吃多了对身体不好,一天三顿全吃卤煮都没问题。可就有朋友说接受不了这个味儿,真是有些遗憾呢...
炒肝儿

炒肝具有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稀而不澥的特色。炒肝儿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的北京小吃,以猪的肝脏,大肠等为主料,以为辅料,以淀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
“炒肝”是名实不符的典型例子,主料是猪大肠,肝不过是点缀而已,而且也没有个炒的过程,完全是煮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