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赵婷婷)“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十月革命文物展”昨起正式亮相国家博物馆,238件文物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100周年之际,向观众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历程。
勃罗茨基的《1917年5月列宁在普基洛夫工厂工人大会演讲》、谢洛夫的《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讲话》、格拉西莫夫的《列宁在讲坛上》、索科洛夫-斯卡利亚创作的《向冬宫突击》……展品分“伟大的革命”、“人民的纪念”和“中苏友谊”三部分展出,既有十月革命时期的文物、表现革命瞬间的经典油画和雕塑,也有记录人民纪念革命、保卫革命政权的宣传画,以及反映中苏友好历史的展品。
勃罗茨基的《1917年5月列宁在普基洛夫工厂工人大会演讲》创作于1929年。画面中,暗黄色的烟尘,黑色的建筑以及密密麻麻的人群,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在普基洛夫工厂大会上,列宁号召工人们为反对资本家和地主而斗争的场面。勃罗茨基在画中尝试了将“领袖至上主义哲学”表现为领袖和人民的团结。
《1917年4月3日列宁抵达彼得格勒》是亚历山大·维克托罗维奇·莫拉沃夫1933年为“纪念红军十五周年展”创作的《1917年列宁抵达彼得格勒》三联画的中间部分,反映的是在俄国革命的关键时刻,列宁于4月3日回到彼得格勒的情景。
摩尔的《你参加志愿军了吗?》、托依泽的《祖国母亲在呼唤!》、柯列茨基的《为了苏联政权!》等海报,反映了苏联的历史大事件、社会发展和生活情景,极富时代气息。北洋政府代表团送给列宁的礼物、孙中山为列宁逝世一周年书写的哀悼词、毛泽东访苏时送给斯大林的70岁生日礼物、斯大林的元帅制服和私人用品等则反映了从十月革命后到20世纪末,中苏、中俄的友好交往经历。
十月革命开启了苏维埃俄国在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一系列巨大变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使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进入了崭新的时代。此次展览力图通过珍贵文物和图片,向观众展现那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以及一段中苏友好的真挚纪念。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2月7日,在国家博物馆北10展厅免费展出。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