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梦瑶
“创新”“发明”“科技”……是不是感觉这类词汇离我们很远?是不是非常想让孩子接触科学、了解机械原理却无从下手?如果你有这些困惑,那就快来参观《创造的力量——美国世纪专利模型展》吧!即日起至7月29日,国家博物馆将精选出60余件展品,从多个方面展出美国19世纪各领域的技术发明,来增进我们对科技力量的进一步认识。
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这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改革,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随着蒸汽时代的到来,美国爆发了内战,其根源就与工业革命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南北战争更多的是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与生产关系之间的战争,也是以农业和商业为主的民主主义者和封建贵族之间的战争。
战争结束后,美国政治上稳定且统一,经济上则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进入飞速的发展时期,随后,美国学习和引进当时欧洲最新科技成果,大力开展应用研究,并在尖端领域有所突破,成功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70年代,由西门子发明发电机为标志。随后,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互换。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机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莫尔斯电报机等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化学工业的建立与药品的诞生……无一不在提高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而其中,有不少发明是在美国创造的,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各种机器,对当下我们现代生活仍然有着重要影响。
模型展出时代的进步
此次,中国国家博物馆携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清华大学、美国哈格利博物馆与图书馆共同主办的“创造的力量——美国世纪专利模型展”,就特意从5000余件1809年至1906年间制作的专利模型中,挑选出60余件19世纪美国专利模型,包括发动机、交通运输、采掘工业、印刷业、轻工业和衣食住行6个部分,来全方位展示美国在19世纪各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发明创造。
美国是全球较早地实施了专利制度的国家,在1790年,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就签署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专利法,明确要求专利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文件须同时包括专利说明书、专利图示和专利模型。
这个制度最早是因为担心专利审查员无法仅通过说明书和图纸理解原理,但随后众多的专利申请人为了能够给审查人留下深刻印象以便容易通过审查,往往会请专业工匠来打造精美的模型,使得这些模型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价值极高。而本次展览之中的这些展品,并不是后期的复制品,正是在其专利申请时同时提交的等比缩放模型。
随着专利申请数量的快速增加,检查和保管专利模型的成本和风险也随之提高。1977年,一场大火烧毁了87000个模型,随后发布新规,规定只有当审查人员要求时,专利申请人才需要提交专利模型。因此,到1890年时,26000项授权专利中只有535个模型提交,再往后,就更少了。作为立国之初100多年间美国发明和进取精神的象征,专利模型逐渐成为回忆。
除了这些模型外,展览还有一份独特的展品,是1797年由乔治·华盛顿总统签署的美国专利证书。这份珍贵文件也展示出美国在建国初期对专利制度的探索和重视,通过这份文件,我们也可以一窥当年的那段历史。
观展品感受科技力量
“创新”,一个听起来非常抽象的词汇,我们听着并不陌生。但是,当面前摆放着一件件“创新”背后的展品时,想必游览者对于“创新”这个词的理解也会更为直观。据悉,主办方特意举办这次专利模型展,意在致敬在科技发展前沿不懈探索、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发明家和创新者,也在鼓舞中国青少年可以更多地理解科技的力量,成为未来各个科学领域的人才。
要知道,这些创新有时候并不仅出自那些科学家或专业人士之手,有很多看起来非常厉害的发明,却仅仅出自普通百姓。这些百姓从生活中的某件物品的改进开始,以他人想法为基础,用创意完善技术,促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技术奇迹。其实,一个国家是不是真的强盛,看的不只是尖端人才的贡献,也在于社会中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他们创新意识的提升,才会为这个国家带来重大的改变。
中国国家博物馆王春法表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根基。通过展览,也希望参观者能够对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机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