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晚没别的要求,就想听两段儿好相声

  • 2017-01-05 13:45:11
  • 海淀旅游

鞭炮齐鸣、张灯结彩,阖家团圆地围坐在桌边吃团圆饭,一直是中国人除夕之夜的特色风俗。随着三十多年前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面向全国观众开播以来,中国人的除夕之夜又有了一道新大餐,那就是看春晚。

随着2017年春晚迎来语言类节目的终审,标志着春晚筹备工作进入冲刺阶段。据了解,今年春晚的语言节目的题材与数量远超往年。根据参加终审的现场观众反映:

效果最好的有两个节目,一是冯巩饰演一位出租车司机,林永健饰演一个二胎准爸爸,两人之间上演关于信任的故事。另一是由蔡明、潘长江、潘斌龙表演,讲述一个养老院的故事。

另外,已经六年没有登上春晚的姜昆将搭档戴志诚,把30年前的经典相声《虎口遐想》进行重新编排。

以相声演员为代表的插科打诨的语言节目,一直是春晚上最大的看点。大家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又有多少人知道相声与春晚之间的那些往事呢?

主持人之争

这是1983年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人合影,从右往左以此是:马季、姜昆、刘晓庆、王景愚。

四位主持人阵容和现在春晚主持人标配相比,也不算少。但不一样的是,姜昆、马季都是相声演员。据了解,相声演员当主持人,在1983年春晚筹备之初,曾在央视内部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首次向全国观众直播,主持人也便随之诞生。主持人该选谁呢?有人说央视晚会是气氛庄重的,新闻播音员更为合适。导演黄一鹤表示,《新闻联播》都是录制,春晚属于直播,临场发挥能力强的相声演员更合适。

在2007年一项“我最喜爱的历届春晚”观众评选中,有点土气加雷人的1983年春晚以四十万票高居榜首。

后来的历届春晚主持人中,也有不少相声演员的身影,其中以姜昆的次数最多。

春晚上的相声往事

首届春晚后,相声演员开始家喻户晓。相声这门原属于低层平民的艺术,也逐年登上了春晚的电视荧屏。

1984年春晚,马季的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成为最火的相声节目。本是讽刺社会上一些商家以假乱真做广告推销劣质产品的行为,但听者有心,春晚之后,有先知先觉的商家立刻“抢注”了宇宙牌香烟的商标,随后宇宙牌香烟在大江南北火热售卖,狠赚了一笔。

1985年春晚,相声泰斗马三立在相声《起名字的艺术》中,把马季的肥胖和名字着实调侃了一番。这也是马三立闻名遐迩的那句经典开场白:

“马三立,这马剩三条腿了,还凑合立着,一碰就倒......马季,挺好的马,绳子把腿给系上了,跑不了,憋了一身肉。”

1987年春晚,马季创作的相声《五官争功》把群口相声推向了高潮,由刘伟、冯巩、赵炎、王金宝和马季一起表演。除了相声让观众笑如泉涌外,相声本身打破了常规相声,把群口相声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今年春晚,姜昆重新编排的相声《虎口遐想》,也是在1987年春晚上与唐杰忠合作演出的。

1988年春晚,姜昆、唐杰忠合说的相声《电梯奇遇》,和《虎口遐想》类似,都反映特定的时代背景,活灵活现地描绘了社会急剧转型期的众生相。

1990年春晚,相声《一仆二主》成为马季的收官之作,马季开始淡出春晚的相声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他的众多徒弟,其中就有众人熟知的冯巩。

“亲人们呐,我想死你们啦”,没错,这就是冯巩来了。从1986年的《虎年谈虎》到2016年的《快乐老爸》,冯巩走过了30年的春晚,可谓是春晚相声舞台上的常青树。

1996春晚,冯巩才开始使用他的经典台词“亲人们呐,我想死你们啦”,经久不衰,屡试不爽。其实早在10年前的1986年春晚上,冯巩在与刘伟合作相声《虎年谈虎》后,就被众人熟知。相声《虎年谈虎》也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1987年春晚,冯巩与刘伟再次和绎相声《巧对影联》

但后来,冯巩与刘伟便正是裂穴。在随后的春晚舞台上,我们看到更多的则是冯巩与牛群合作的相声。

1987年春晚,冯巩与牛群合作的相声《小偷公司》,在制造幽默的同时也讽刺了当代机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

1989年春晚,冯巩与牛群合作相声《生日祝辞》。

一直到1999年春晚,二人合作相声《瞧这俩爹》。描写了两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差生的父亲相遇后聊天的情形,不乏引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相声《瞧这俩爹》也成为了二人合作的最后一部作品。

同在1999年春晚舞台上,奇志、大兵表演的相声《白吃》,打破了北派相声演员一统天下的格局,春晚的相声舞台迎来了南国之音。

此后,越来越多的相声新大腕开始登上春晚的舞台。同时,小品也开始占据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半壁江山,与相声同台竞技。

2002年春晚,欧耀文、石富宽、师胜杰、王平、刘流合演的化妆相声《马年赛马》,利用服装道具带来了一场全新的相声体验。

2006年春晚,来了一对台湾相声艺人,刘增锴和朱德刚,他们成为第一对正式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说相声的台湾艺人。

他们带来的相声《新说绕口令》,通过模仿台湾的少数民族用普通话说绕口令,制造了诸多引人喷饭的笑料,充分展示了两位演员深厚的表演功力。

2008年春晚,李伟建、武宾表演的相声《疯狂股迷》,里面那句“我那股票马上就跟你的帽子一个色了。我帽子什么色呀?绿色的呀!”笑的人是前俯后仰。李伟建那副“贱贱”的表情实在令观众哭笑不得。

2009年春晚,在马季先生病逝三周年之时,由儿子马东和刘伟、大山、周炜、郑健带来的群口相声《五官新说》,改编自经典相声《五官争功》,以表达儿子对父亲的敬意。

2010年春晚,贾玲、白凯南联袂表演相声《大话捧逗》,这次不仅是贾玲首登春晚舞台,更是相声趋于“80后”年轻化的开始。引起网上年轻人力挺。

2011年春晚,冯巩、牛莉、小宋佳、刘金山出演的相声剧《还钱》,讲述了两对夫妻因捡钱,所以还钱,就此展开的一段“斗智斗勇”的故事。相声中有许多令人哭笑不得的段子:

“真浪费了一张鬼鬼祟祟的脸!”、“这笔钱,我爸靠它养老,我妈靠它社保,我儿靠它高考,全家靠它温饱。如果它丢了,我爸不能养老,我妈不能社保,我儿不能高考,全家不能温饱,我还得像牛一样,贪黑起早,拖拉快跑,吃的是奶,挤的是草啊!”

同样在2011年春晚,何云伟、李菁的相声《独家录制》,这是他俩退出德云社后登上春晚的表演。

整个相声由何云伟来模仿各种人和现场的声音,李菁负责调侃。何云伟模仿刘翔比赛,从号令枪声、跑步声、观众掌声、比赛结束声到现场演唱梅兰芳、杨洪基等的精彩唱段,引发热烈掌声。随后,由“现场录制”谈到春晚,并调侃了董卿、朱军、潘长江。

2012年春晚,曹云金、刘云天继李菁、何云伟后,原德云社成员再次征战春晚,说了一段相声《奋斗》。相声段子很新,主要针对80后、90后从幼儿园到中学的成长生活制造笑料,有较多的网络用语。

2013年春晚,小品《扰民了你》中,我们看到了小岳岳(岳云鹏)的影子,不过作为陪衬的他自然远不如2015年春晚上相声《我忍不了》来的火热。相声嘲讽了那些忍受不了他人陋习,自己又常做不道德事情还不自省的人。

同在2013年的春晚,曹云金、刘云天又来到了春晚的舞台。赶巧的是,德云社的二位当家也来了,郭德纲、于谦,说的是相声《败家子》。

讲述了一个败家子回忆自己穷苦的生活和畅谈自己有钱后生活将如何如何奢侈的生活下去,而在败家子令人啼笑皆非的畅谈中,该相声讽刺了公款吃喝、奢侈浪费和表叔等现象和事件。

但是相声包袱太老没抖响成为最大诟病,相比他们曾经说过的相声《我要上春晚》,以及被爆出要参加春晚时的大阵仗,颇有点雷声大雨点小,说的也就那么回事。

那么相声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呢?这需要从相声的发源地——天桥开始说起。

天桥里的相声

天桥是老北京的热闹市井之地,有许多曲艺演出场所。清朝末年,慈禧太后疲劳了宫中名门大家的表演后,把一群天桥艺人请入宫中,并亲封八个天桥艺人为“天桥八大怪”。八大怪之首就是相声的老祖宗——穷不怕朱绍文。

他随身带的道具很简单,只有一把笤帚、两块竹板和一口袋白沙石的细粉面。竹板上刻有“满腹文章穷不怕,五车史书落地贫”两行字,这就是他艺名的由来。据传,对口相声、群口相声和太平歌词为他所首创。

从“穷不怕”三字就可以得出,旧京时期,相声艺人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下的,生活基本是朝不保夕,著名的相声大师侯宝林就曾在天桥说过相声。清王朝覆灭后,一大批相声艺人离开天桥,去了天津。

1949年6月的一天,侯宝林走入了北京东交民巷的一座宅院,为毛泽东和周恩来说相声。他表演了自己登台后说的第一个相声《戏剧杂谈》,从此相声迎来了新生,相声演员的地位也得到了改变,成为人民艺术家。

从市井地摊进入大雅之堂,最终走入春晚的舞台,相声这门语言艺术,说的不仅是人生百态,也是中国人的乐观心态。

  • 编辑:张宁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