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琴、古筝、箜篌等国乐乐器,太极、国画、古典舞等传统元素,多种艺术形式汇聚成器乐剧《韵魂弦梦》。近日,该剧在北京喜剧院上演,古典画风扑面,传统之美令人震撼。
作为该剧的创意、总导演兼主演,吴茜十分感慨,“创作这部国乐剧,我用了整整16年时间。”
说起《韵魂弦梦》的创作历程,还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那时,吴茜第一次在法国看了一部器乐剧,这种立体生动、充满跨界感的艺术形式一下感染了她。“器乐剧不是一台晚会,不是每个乐器在台上表演一段,而是要综合运用音乐、表演以及诸多艺术手段,最终讲一个故事。”
后来,吴茜萌生了自己做一台器乐剧的想法。她想讲的是一个充满中国味道的故事:以《山海经》故事为背景的上古,太子长琴抱着上古天琴出生,在九幽素女的引领下,太子长琴穿越各个历史场景,领悟天籁韵律。吴茜从小学习古筝,后来又学习古琴和箜篌,她深厚的国乐艺术功底,在剧中得到全方位展现,她用手中这三种古老的乐器讲述了一个动听的故事。
箜篌是历史悠久的汉人的乐器,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的竖琴”,但是演奏方式要比竖琴复杂得多,当代学箜篌的人已经不多了,但吴茜坚持把箜篌融入其中。她把箜篌的形象设计成“大地之母”,为太子长琴讲述琴道。
从萌生想法到最终成形,吴茜先后用了16年时间。吴茜说,这16年得到了很多师长朋友的帮助。在这部器乐剧中,除了她自己为第一幕第三场进行作曲外,作曲家刘锡津、高松华,指挥家兼作曲家黄晓飞以及古筝演奏家王中山都参与作曲。剧中的曲子均为原创,在表现不同年代的故事时,也会借鉴当时年代的音乐元素,“敦煌乐舞”中就借鉴了一些西域的音乐元素。
“器乐剧是各种形式艺术的综合体现,不止音乐这么简单。”带着这个理念,吴茜在剧中还融入了国画、太极等中国元素。融入的元素越多,她要学习和表演的技艺就越多。在其中一场中,吴茜还要舞起戏曲中的水袖。在六七年前,她就专门向戏曲老师学习水袖功,这对一个非戏曲专业的人来说并不容易,偏偏吴茜还要在前后的演出中弹古筝,指甲套没有时间摘卸,舞水袖时只能戴着指甲套。“本来用手抓袖子就已经很难了,我戴着指甲套就更不容易抓住了。”
也曾有人问吴茜,用这么多年做一出剧,会不会觉得苦和累?吴茜说,“喜欢一件事,为它付出,你会觉得累,但是绝不会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