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北京日报客户端联合推出的“抗击疫情 北京非遗公开课”前20集播放量已超160余万。不少观众反映,希望增加饮食类非遗技艺的课程。为此,本集邀请了门头沟区非遗项目妙峰山咯吱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李福奎教大家做这道小吃。

传承人教您学做妙峰山咯吱
妙峰山是北京民俗文化的发祥地,蹄窝深深的京西古道,金顶妙峰的古刹,永定河的灌溉,让妙峰山有着独特的人文味道。妙峰山咯吱已在门头沟流传300多年,是一种粗粮细作的家常小吃,近几年还成为精品民宿的特色饮食。
妙峰山咯吱是以豆子(十余种豆子)和玉米面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小吃。制作时,要先把豆子、杂粮以一定比例用石碾子碾碎,用清水浸泡,再用京西的小拐磨加工成糊状,之后像摊煎饼一样摊成饼。摊好后切成长方块烘干。食用时在锅内放油少许,把烘干的咯吱炸至金黄色即可。出锅的咯吱色泽呈金黄,带着豆面的香气,一口咬下去脆生生“咯吱”作响。门头沟人,还会把这种基础咯吱作为原料,制作糖溜咯吱、咯吱卷、海鲜咯吱、八珍咯吱等,甚至也可以把咯吱和青菜炒在一起,别有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