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玩耍是人类的天性,早在远古时代,玩具的雏形就已经出现,毽子、弹珠、铁环等引起人们多么悠远而厚重的回忆。在北京,有一门玩具制作手艺曾经繁盛了几百年,那就是绒布唐工艺。现如今,北京绒布唐工艺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绒布唐,因善于制作绒布玩具而得名。绒布工艺起源于满族入关前的军中,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做的虽是些小玩意儿,却反映了满汉文化融合的过程,绒布唐也被誉为北京近代民间玩具的“活化石”。
唐家的绒布工艺取材方便,工序却十分繁琐。以制作金马驹为例,先用泥捏出马头和马身烘干为泥胎,然后在泥胎外面一层层糊上纸张,形成纸盔。纸盔定型后,将纸盔从中间划开,取出泥胎,然后再重新将纸盔粘合起来,并用木棍等做出马的四肢。金马驹的点睛之笔,在于将纸盔打磨得通体光滑后涂刷金粉。如果是制作绒布玩具,还要在纸盔外面粘绒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