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28天》讲述开国大典背后传奇

  • 2021-12-10 10:16:36
  • 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 韩轩)新中国成立前夕,一群年轻的舞美队员接到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在28天内装饰天安门城楼,迎接开国大典。12月16日、17日,舞剧《28天》将在北京二七剧场首演,青年舞蹈家将为观众揭开72年前开国大典背后的一段神秘往事。

舞剧《28天》由北京演艺集团出品、北京歌剧舞剧院制作。该剧讲述了1949年金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一群年轻的舞美队员接到装饰天安门城楼的任务,而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短短28天。队员们前后设计了20种方案,最终八盏大红灯笼的设计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认可并最终实行。

1949年开国大典当日,八个每个约重80公斤的大红灯笼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见证新中国的诞生,这也是有记载以来最大的圆红灯笼,直到1994年被摘下。灯笼也成为舞剧《28天》贯穿全剧的重要线索。

该剧导演王圳冰介绍,演员们用肢体演示制造灯笼的过程。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宫灯的制作,舞美设计王玥琛、毕欣冉还走访了北京市美术红灯厂进行实地考察学习,那里是晚清时期为宫廷、王府制作宫灯的文盛斋。他们参考大量资料,将制灯的过程细化,再编成舞段。据介绍,全剧的高潮部分将出现两个巨大的半成品灯笼框架,演员们在灯笼框架中穿梭舞蹈,在展现出高超舞技的同时,也表达了宫灯制作技艺的繁复。导演黄云松也介绍,除了北京宫灯,舞段中还加入了京西太平鼓的非遗元素,因为在开国大典当日,北京市门头沟区太平鼓队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欢庆表演。

该剧在音乐设计上充满京味,三弦、京胡、小快板等配器展现北京风格。此外,《义勇军进行曲》《国际歌》等音乐的旋律也被化用。舞美设计则采用实景与投影结合的形式,开国大典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新设计的场景将用投影的形式在舞台上呈现。

《28天》的主创群体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多岁,演员平均年龄还不到三十岁,这也契合了当年为开国大典奔忙的舞美队员的年龄。为了展现这些年轻而真实的小人物,《28天》剧情编排也诙谐幽默,“这个故事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当年完成这么重要任务的一群人,竟然是和现在的我们差不多大的一群年轻人,”导演王圳冰说,“他们是我们的前辈,但我们更愿意把那个时间节点的他们当做同龄人去理解,我们希望用青春致敬青春。”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