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丽日当空,阳光已不似正午般耀眼、炽烈,而是均匀、温柔地铺洒在过往行人的头顶与衣袖。突然,一串银龄似的笑声由远及近而来。循声望去,一个脸上带着灿烂笑容的垂髫少年,正手握一根细线,轻快地沿街跑去。顺着细线往天上看,一只以雨燕为造型蓝本,圆头、花翅、剪刀尾的纸鸢。正随少年的跑动,在天空中忽高忽低飞行,从远处望去,仿佛真的活过来一般……
视线从纸鸢再次转回另一端……如今,这个借风放纸鸢的少年已变为七尺男儿,但是依旧灿烂的笑容可以一窥他的童年。“真是老了啊,这里变了,但又好像没变。”单霁翔站在曾经与伙伴玩耍嬉戏的街道上感叹到。而他脚下的土地则有着另一重身份——北京中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北京人,也作为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对这条长达7.8公里的中轴线寄予了浓重而又深厚的情感。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条“线”的历史,感悟其独特文化魅力,单霁翔将中轴线申遗的任务排在了工作与生活的首位。
“小时候,我就住在中轴线附近的四合院儿里。自打记事儿开始,每逢礼拜天,我爸爸就经常带我参观这条长街上的历史文化古迹。”单霁翔在去年年底展开的“北京中轴线申遗‘数字中轴’启动仪式”上说道,“中轴线申遗事关万千中华儿女,是我们共同圆梦的过程。利用数字技术,让大众对中轴线申遗有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享用权,其过程也是无可替代的。”
城市历史缩影
为何社会各方都如此重视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首先我们要从中轴线的组成与意义谈起。
一般意义上来说,北京中轴线是指北京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这条对称轴线北起钟鼓楼,向南经万宁桥、景山、故宫、至永定门,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历经700多年历史,是中国现存规模最恢宏、保存最完整的城市中轴线。
而如今,在中轴线两侧,对称分布着各式各样、功能不同的地标建筑,像是休闲放松、素有“绿肺”之称的天坛公园与陶然亭公园,还有凝聚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集中展示地的故宫与国家博物馆,还有颇具烟火气、位列网红打卡地榜单的南锣鼓巷与后海……

在单霁翔看来,若从南向北把中轴线分解,每个段落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内涵,可以从中轴线看到今天我们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世界各地的轴线都没有能够在一条轴线上呈现这么丰富的内涵,我觉得这是中轴线最有特色的。”单霁翔说道。
除了串联着一众城市历史缩影外,中轴线本身对称的特性也融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心的思想、中正的意识是深入人心的,是融化在几千年的中国思想文化建设中的,同时也是中国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像是我们常说的“中式服装、中式建筑”里的“中式”,其表现特色与内涵便是我国中心、中国对称思想的体现。
而在中轴线上,所有的皇室宫殿、坛庙、衙署和其他重要建筑都依附着这条中轴线而结合在一起。这些建筑既与中轴线本身,便是对称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中国文明的象征。
正如清华大学教授、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所说,北京中轴线是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它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也见证了改变中国历史发展走向和影响世界格局的重大事件。时至今日,北京中轴线仍在城市发展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将中国文化列入世界遗产
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呢?
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目的是为了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是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
早在2011年6月11日,即中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文物工程便已正式启动。2012年,北京中轴线入选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此后,2018年北京中轴线申遗确定了永定门、先农坛、天坛等19处遗产点,力争在2030年基本达到申遗要求,确保到2035年内实现申遗目标。
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表示,世界文化遗产评选标准较为严谨,入选遗产需为依然健在,或者已经消失的文化传统或文明提供独特见证;或者某种类型的建筑、建筑艺术或技术的组合以及景观的著名实例,反映人类历史的一个或某些重要阶段;又或是直接地或具体地与具有显著的普遍意义事件或生活传统、观念或信仰、艺术和文学作品联系在一起。这些标准中,只需符合一条便能申请。而北京中轴线则全部具备这三条标准,且质量颇高。
而北京中轴线申遗,一方面,是将中国故事讲述给世界听,让更多人感受中华文化的浓厚与独特,促进国人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大力推动中轴线申遗,将有助于打造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标杆,并以此为牵引保护北京老城整体格局,使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让老北京城焕发新生机。
数字中轴申遗添动力
虽然北京中轴线已具备众多申遗标准,但如何加速促进这一目的达成则需要更多助力。
如今,在数字信息技术持续高速发展下,国内科技企业如何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促进中轴线文化在国内及世界的传播,并让中轴线申遗工作享受到数字发展的红利则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科技领域头部企业腾讯走在了前列。
为了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北京市文物局和腾讯联合发起“数字中轴,点亮文明——北京中轴线申遗‘数字中轴’”项目,并于2021年底正式上线了“云上中轴”小程序,推出北京中轴线申遗首个数字形象IP——北京雨燕。在数字技术加持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游戏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知识识图等新技术和文化内容创意形式,深挖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内涵,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老百姓通过“云上中轴”小程序可以更快、更好地了解如中轴线广阔、丰富的文化遗产内涵。以往想要了解多个文化遗产,需要走遍千山万水。而在数字技术辅助下,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可以足不出户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而“数字中轴”项目中,整个展陈体系将由线上数字博物馆和线下数字沉浸展两大模块组成。既可以在线上来一场贯穿北京中轴线的虚拟世界之旅,也可以在线下感受AR等技术加持下的沉浸式中轴线观赏体验。通过多项技术手段,老百姓全方位、立体式了解文化遗产。以往只能尽量多角度、静态地观赏文物遗迹,而在“数字中轴”中,人们可以通过游戏、文创作品、AR展览等方式,与中轴线进行多种互动,帮助观众沉浸式地体验遗产与文化氛围。
中轴线申遗并非一人之事,而需聚万众之力。这只在中轴线上空飞行的“北京雨燕”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未来,而另一端则系着举国上下与社会各方。相信在万众一心的努力下,这支雨燕将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越飞越稳,飞进千家万户,飞入亿万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