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胡同,藏着最美好的北京记忆

  • 2021-11-20 17:39:53
  • 北京旅游网综合

胡同,作为北京特有的一种城市肌理,见证了北京历史文化的变迁,贯穿着北京名流和市井生活的脉搏,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虽然胡同很多,但每个胡同都有说不完的典故,窄的有传说,宽的有故事,长的有话题,短的有趣闻,今天小编来跟大家聊一些有趣的北京胡同,重拾一下往年的记忆。

胡同得追溯到元朝

据相关史料记载,元代建都时城市是先规划后建设的,沿河而建非常整齐,宽二十四步为大街,宽十二步为小街,宽六步则为胡同。虽然是最窄的街道,但过去没有车都显得很宽。

据说“胡同”这词,起初来源于蒙古语的音译,意为“水井”。旧时有人居住的地方自然就有水源,“井”渐渐成了人们居住场所的代称。细品胡同的格局,会发现当中规划得很有意思。自东向西将住宅基地切分成方格网,胡同横平竖直,四合院错落有致,方正规矩。

逛胡同的乐趣,相当于看一卷《清明上河图》,每一条胡同都是一卷字画。这里藏着北京最地道的百姓市井风味。

北京胡同的名字也很有意思,从胡同名字里,能瞥见老北京的草根文化、贵族文化和商贸文化。你能从胡同名字上看到以前生活在此处的古代官方机构、官衔或名流的印迹,比如西什库胡同、文丞相胡同、史家胡同等等。同样你也能在胡同上看到非常朴实的市井生活,北京的“扁担胡同”有11条,“井儿胡同”有10条,老北京人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1东棉花胡同

东棉花胡同是南锣鼓巷旁自南向北东侧横向的第三条胡同,明代属昭回靖恭坊,称棉花胡同。清代属镶黄旗。据传此地曾是棉花市场,故此得名。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交道口南七条。“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大跃进路三条,后恢复原名。

这条胡同最迷人的地方在于,这里隐藏了一座民国初期的砖雕拱形大门,引得无数游人争相前来。

这座砖雕拱门四米高,两米五宽,从金刚墙以上均为砖雕,拱门上面砖雕繁复华丽,远看时像一幅华丽的黑白画卷。而走近细看,拱门上花卉走兽、岁寒三友松竹梅、多宝阁和八仙图都依稀在目,搭配顶部的朝天栏杆显得格外漂亮。

抬头望去,拱门门楣上面刻着“出将入相”四个大字。虽然能感受到岁月的浸染,但是由此也可想象当时宅院主人的身份多么显赫尊贵。

据说15号这里原为清末吉林将军凤山宅,院内拱门砖雕于1986年被定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北洋军阀靳云鹏曾住在39号。现胡同内有中央戏剧学院等单位,其余均为居民住宅。

2文华胡同

文华胡同位于西单路口西南角,北起文昌胡同,西抵闹市口中街,是京城少有的丁字型格局胡同,这里在2020年被誉为京城十大“最美街巷”。没有机动车穿梭,偶有几个孩子在大人的照料下来回奔跑,身边有花香,树上有鸟鸣,还有随处可见的历史文化标识向人们介绍着这条胡同的红色印记——李大钊故居。

2019年9月,胡同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文华胡同东起佟麟阁路,西至闹市口大街,全长400余米,宽约3米。1965年整顿地名时,为纪念李大钊同志,改为文华胡同。走进改造后的胡同,胡同口镶嵌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对联昭示着李大钊同志的革命情怀。地面布置的11个二维码对应讲述李大钊同志11件生平大事,介绍李大钊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两侧外立面铺设七大特色浮雕对应李大钊创建或参与的七大重要报刊,为户外红色课堂提供了一个互动、易懂的教育机会。1920年,李大钊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第二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自此成为中共北方地区党组织的负责人,很多党内活动就是在文华胡同的24号院内开展进行的。在这个院落内,李大钊接见文化名流与进步青年,发表了140多篇文章,在那风云激荡的岁月里,这里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奋进与不屈,为日后的其道大光而默默耕耘。据说胡同口的这幅对联也挂在了24号院中的正房客厅里,原诗出自于明代嘉靖年间,敢于弹劾权臣严嵩的进士杨继盛之手,本为:“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李大钊十分仰慕杨继盛的不屈气节,便将“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改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句诗几乎就成为了李大钊同志光辉一生的写照。

门票价值:10元

年卡权益:免费不限次

营业时间:09:00-16:00

景区电话:010-66089208

景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1号

使用说明:周一周二闭馆,全程佩戴口罩、配合景区防疫工作人员,做好实名登记、测量体温、刷卡成功后入园

3珠市口西大街

珠市口西大街因位于前门大街与两广路的交汇处,同时也是南北中轴线与东西珠市口大街交叉处,珠市口素有南城“金十字”之称,是早年间京城外城最热闹繁华的地界。

以前这里原叫做“猪市口”,在明清是京城内专门从事生猪交易的市场。据说,因为皇帝去天坛先农坛祭祀要从这里经过,被生猪市场的气味呛的实在受不了,因此下旨将其移到了东四,更是觉得“猪市口”这个名字不雅,采取同音换字的方法,改为现在的“珠市口”。

珠市口地理位置的重要,不仅仅是南城一道贫富之分的分水岭,也是雅俗之分而难以迈过去的一道梁。《顺天时报丛谈》中说:“盖以珠市口大街为经,用以区别雅俗耳”,正是如此。

那时候珠市口的南北两侧称为“道儿南”和“道儿北”,好的店铺,好的戏园子,甚至是上档次的烟花柳巷、秦楼楚馆,都在“道儿北”。这里还有曾经红极一时的开明大戏院,建于1924年,位于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28号,是由中日两国商人合资而建。建筑整体为德国式样,在当年的南城甚至是北京地区,都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钢筋水泥结构,巴洛克风格的立面,水磨石地面,黑丝绒幕布,半圆形舞台,梅兰芳、侯宝林、郭启儒等大师都曾在这里演出,当时的这里可是名流云集,北京最洋气的地方。当然,在珠市口大街里还有一座名人故居,它就是纪晓岚故居,雅号阅微草堂,现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号。

此处原为雍正时的权臣,岳飞二十一代孙、兵部尚书陕甘总督岳钟琪的住宅。纪晓岚在这里住了两个阶段,分别是从11岁到39岁,和从48岁到82岁,前后共计62年。

纪晓岚故居是一所两进四合院,故宅中旧物有前院的藤萝,后院的海棠,均为纪晓岚亲手栽种的。院子里的海棠树下伫立着纪晓岚与文鸾的塑像,一人轻抚古琴,声若细雨落浮萍;一人凝眸沉思,眉目间含着无限柔情。

关于这两个塑像还有一个爱情故事,据说纪晓岚与文鸾从小青梅竹马,本欲喜结连理,但文鸾家父索要礼金太高,未能与纪晓岚结为并蒂海棠,最后文鸾郁闷而亡。也许是为了怀念这段纯真的感情,纪晓岚在院子中植下了两株海棠树,并做诗一首:“憔悴幽花剧可怜,斜阳院落晚秋天。词人人老风情减,犹对残红一怅然。”

据说还有一次,乾隆和纪晓岚对对子,乾隆撩起龙袍,把一只脚高高地翘了起来,要纪晓岚以此为题,说出一个字,既要符合乾隆的身份,又不能赤裸裸地用“脚”这个字。纪晓岚立刻就想到了自己住的地方“猪市口”,就说了“蹄”字,这让乾隆勃然大怒,但纪晓岚却不紧不慢地解释道“猪脚为‘蹄’,‘帝’之‘足’也”,这样才让乾隆息了怒。

纪晓岚故居南侧的倒座房,迎面是一架嵌有玉石的古旧屏风,据说是纪家的旧物。四周的墙壁上挂着些许字画,屏风的正面有一尊纪晓岚的雕像,长须飘然,目光炯炯。后来,这里成了中共河北省委的秘密联络点——刘公馆,再后来京剧科班富连成扎营于此。2002年11月30日,修复一新的纪晓岚故居从晋阳饭庄“独立”,正式对外开放。

门票价值:10元

年卡权益:免费不限次

营业时间:07:00-18:00

景区电话:010-63036712

景区地址: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241号

使用说明:全程佩戴口罩、配合景区防疫工作人员,做好实名登记、测量体温、刷卡成功后入园

我们虽然住进了高楼大厦但还是会留恋胡同的古旧与安详,怀念它的拐弯抹角,想念那熟悉的饭香,看斑斓的胡同色彩,看陋巷,看名人故居,看深宅大院,普通的才是最怀念的有机会,再走一走儿时的胡同,承载的是烟火气,更是美好的回忆。

  • 编辑:罗薇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