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有“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的奇迹,现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口号。长城作为我国重要的地理标识,融汇了千百年的人文历史,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不屈脊梁。一直以来,长城都是北京标志性旅游目的地,而随着三大文化带的建设,更让长城实现了从“点状分布”向“带状发展”的升级,对旅游、酒店、特色民宿、衍生品开发等都起到了更大的带动作用,还可以推进京津冀三地文化带联动发展,促进周边区域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包括开发欠缺一致性、旅游形式单一、各段发展不均衡等仍是北京段长城的待解之题。
文旅建设 加速落地
北京域内长城始建于北齐,大规模修建于明代,东起平谷,西至门头沟,跨越北京市6个区,全长达629公里,关隘多达70余座,比较著名的有平谷的将军关、黄松峪关;密云的司马台、金山岭、古北口;怀柔的慕田峪、黄花城;昌平的居庸关、长峪城;延庆的八达岭、四海冶;门头沟的沿河城、方良口等。目前,墙体保护完好的约67公里,保护相对较差的295公里。八达岭、居庸关、司马台、慕田峪、水关、八达岭残长城等段落已经对外开放,其余部分属于自然状态。
众所周知,早在长城文化带提出之前,长城就一直是国内游客打卡的重要景点。随着长城文化带建设持续推进,相关的旅游产品销量也呈现增长趋势。携程旅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市场主要由三大景区形成了以点带面的长城旅游格局。一是八达岭景区,是初次前往北京旅游最受欢迎的景区之一;二是慕田峪景区,得益于众多影视作品在此取景拍摄和接待众多国际政要,慕田峪清新秀丽的景色得到众多年轻人的青睐;三是古北水镇景区,作为司马台长城脚下独具北方风情的度假式小镇,独特的夜游司马台长城旅游产品,吸引了大批爱好摄影和度假的游客。“长城文化带是一个巨大的旅游IP,它的特殊性在于依托长城这一重要载体,突出长城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标志,应尽可能地实现产品多样化。”
另外,基于长城文化带,关于长城国家公园的试点建设也为行业热议。据悉,目前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总体规划已初步完成。公开资料显示,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先期选址于延庆区八达岭长城区域,总面积59.91平方公里,长城总长度27.48公里。试点区涉及的主要保护地分为五大类,包括世界遗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类,如世界文化遗产明十三陵、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延庆部分)、密云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延庆世界地质公园八达岭园区。
对于长城文化带建设,北京市旅游学会会长安金明指出,北京要充分挖掘长城文化资源,推动629公里长城两侧2公里内核心区的保护利用与规划,形成1258平方公里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区。据悉,北京市计划用5-10年的时间,使长城文化带成为北京北部的历史文化体验带和生态环境保护带。
IP开发 形式多样
北京长城旅游格局由多个城区相互竞争和错位发展形成,各长城景区的开发利用不尽相同。极具知名度的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属于多元化试验区。最初,八达岭长城在景区开发、运营模式、文化体验等方面,成为其他长城景区的开发参考模本,并形成带动作用。目前,八达岭长城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围绕“长城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已形成文化旅游业、文艺演出业、广告会展业、设计创意业四大主导产业。
无论从国内外知名度而言,还是从国民长城旅游首选景区来看,八达岭确实在国内长城旅游景区中极具代表性。但业内人士分析,经过多年发展,八达岭仍主要以观光游览项目为主,在文化内涵方面,缺乏国家级高水平的长城文化博物馆、展示馆等载体,缺乏为游客带来可听、可看、可参与的鲜活文化形态。目前,行业对八达岭长城文化的研究还比较零碎,民俗、非物质文化方面的调研与延伸还比较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