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尊阁又名太乙观,坐落于宁河区丰台镇南部,自成院落,坐北朝南,建筑面积240平方米,占地6000平方米,具有明代建筑特点的三层木结构楼阁,是全国唯一一家以阐教鼻祖命名的道家禅院。
天尊阁始建于唐朝初年,至清康熙九年由浙闽总督刘兆麒家兄刘兆麟主持重修,为全国道教供奉元始天尊的主道场。
天尊阁建造在高大砖石台基之上,为三层楼阁式,通高17.4米,阁内以八根12米长的大柱通连三层楼板,大柱之外又辅以檐柱、山柱、廊柱,并用3种斗拱和不同规格的榫卯,把木构件连成一体,结构紧密牢固,即使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中,天尊阁除山门配殿被毁外,整体部分依然巍然矗立,这对研究数百年来津唐地区地震和房屋抗震、防震提供了重要的科研价值。天尊阁的结构造型也十分考究,各层出檐之下和木柱额枋之上,均有各式斗拱为饰。阁顶为青瓦九脊歇山式,正脊砖雕二龙戏珠和双凤牡丹。两侧脊头、大吻相对,各垂脊头及各层四外的飞檐上均站有各种走兽,每层檐下四角都挂有惊鸟铃。
1982年天尊阁被市政府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天尊阁再获修缮,并重建了文昌宫;2001年,又完善了天尊阁前广场和配殿等;2006年由宁河区政府出资再次实施保护性修建,当年天尊阁又被市政府列为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重点保护等级);2009年由宁河区政府出资重建了山门,兴建了碑廊,对整个院落进行了绿化;2013年,天尊阁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讯员 姬志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