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为氏之本 氏由姓所出

  • 2018-11-04 09:20:53
  • 燕赵都市报

“姓”和“氏”这两个字属于中国文字中最早的一批“元老”级文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古人造字的规则和方法,东汉著名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归纳为6种情况: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合称为六书。

“姓”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会意类型。会意也叫象意,是利用已有的字(一般是象形字),根据事理加以组合,表示一个新意义的造字方法。如日月为“明”,山石为“岩”。

“姓”字可拆分为“女”和“生”,“女”为女性、女人;“生”为生育、出生。“女”“生”合在一起就是“姓”,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

据考证,中国在5000年前的“三皇五帝”时期就有了姓。在母系社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为了区分孩子们是谁生的,所以子女都随母亲姓,同一个母亲生的子女都一个姓。

例如,在一个部落里,有叫姜大、姜二、姜三的3个娃娃,大家一听,就知道他们是一个姓姜的女子生的,就不会搞混淆。如果不冠以姓,3个娃娃叫老大、老二、老三,其他女子生的娃娃也可能叫老大、老二、老三,那么多老大、老二、老三在一起,喊一声“老大、老二、老三,回家吃饭了”,究竟是在喊谁家的娃娃呢?肯定要引起混乱。

“姓”代表的是一种血缘关系,是家族基因的延续。所以,中国古老的姓如姬、姜、姚、妘、妫、姒、嬴等,都是女字旁。

到了后来,同一祖先的子孙越来越多,一个家族分衍成若干个支系,散居到不同的地方,形成新的聚居部落。如果各个分支的子孙只是传承相同的姓,这是远远不够的。比如说,姜大、姜二、姜三分衍成了3个部落,他们都姓姜。大家说起某个姓姜的部落,总得有个特别的指向,总不至于说“姓姜的部落”吧?

所以,得找出这3个姜姓部落的特点。姜大、姜二、姜三就是区别姓姜的部落的特征,那么,大家可能就会说姜大家、姜二家、姜三家,这样就把他们区分开来了。

如此一来,姜大、姜二、姜三,就是3个部落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一个称号,产生了“氏”,他们分别被叫作姜大氏、姜二氏、姜三氏。

清朝文字学家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认为,“氏”是象形字,本意是指木本,也就是植物的根。“氏”中间一横象征地,弯曲伸延在地下的笔画像根须,冒出地面的笔画像由枿(抽生的嫩叶)。“氏”后来转注为姓氏的“氏”,是取水之源头、木之根本的意思,引申为族人的开始。

“氏”用来称呼一个群体,如某个人住在姜大氏部落,到了外面,大家就叫他姜大氏,意思是他是姜大氏那个地方的人。如果这人移居到了姜二氏部落,他就叫姜二氏了。就好比我们现在习惯地说,谁谁谁是成都人一样。

后来,“氏”用来专指某个部落的首领。如黄帝,本姓公孙,因住在姬水旁,改姓姬。他住在一个叫轩辕的山丘,大家叫他轩辕氏,他建都在一个叫有熊的地方,大家又叫他有熊氏。

由此可见,最初的“姓”和“氏”是有不同含义的。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意思是说,“姓”是一个家族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氏”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不同支系。

  • 编辑:盛媛媛(实习)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