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然而在如今钢筋水泥构成的城市里,已很难再听到蛙声。但走在咱开发区凉水河两岸,昔日的“听取蛙声一片”却成为了现实。
亦庄文化名人张友才先生曾介绍:“凉水河属北运河水系,是一条流经南海子的主要河流,它发源于右安门外水头庄,也曾是永定河的一支故道。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单纯的经济利益驱使,凉水河的中上游地区建起了一些化工企业,大量的污水无序地排进了凉水河,使凉水河很快变成了一条臭水河。鱼虾没了,水草没了,连水中的微生物都没了。直到本世纪初,北京市政府加大了对凉水河的治理力度,关停了中上游污染源的所有化工企业,并在小红门附近的凉水河西岸,建起了一座污水处理厂,使凉水河水逐渐变清。”
据了解,开发区借助高科技手段不断提升河长制工作水平,为了保持河道治理的成效,结合开发区河长制工作特点,通过采用专业性的科技手段提升巡查、监测、监管的效能,实现河道管理的全面覆盖。
遍布在河道岸边的监控探头传回各个排水口的实时画面,截至去年底,已经累计完成指标监测5000余项。并在巡查组车辆上配备了井下潜望镜、管网机器人、管网声呐仪、流速测定仪等专业设备,快速找到问题源头,同时留取影像资料、取样化验、流量测定。
经过两年多的治理,开发区各条河道水质均有了明显的改善,曾经让人避之不及的凉水河,如今在开发区这一段,水体的主要指标已经达到地表Ⅳ类水(娱乐用水)标准,部分河段的主要指标已经达到地表Ⅲ类水(饮用水)标准,开发区内其他四条河道的水质也正在从地表Ⅴ类水向Ⅳ类水提升。
在开发区河长制工作的推动下,区内河道生态环境将持续升级。据水务工作人员介绍,水质保持稳定,水生态环境将不断自我完善,水生生物、水生植物将不断增加并成长,“听取蛙声一片”在部分地区已经成为现实。滨河公园绿树成荫、花草芬芳、四季常青、三季开花,各个季节将有不同花开,不同时令都有独特景色,供游客亲水、赏景。
“河水与滨河公园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开发区已形成良好的河道生态环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何萍进行河道生态调查时说,滨河公园内的植被在河水的涵养下越发茂盛,而公园本身的植被留住了泥沙,减少了河道水质污染。
开发区河道生态环境,已吸引200-300种鸟类,这其中不乏尤鼻天鹅、燕雀儿、红隼等北京市保护动物,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角鸊鷉,为生态环境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城市排水监测总站有限公司联合编制的《开发区河道生态调查报告》显示,凉水河最新出现了7种鱼类、17种鸟以及6个沉水植物物种,其中还有在城市中已经绝迹多年的蝌蚪群、米虾以及蜻蜓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