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地名源说:临漳县

  • 2019-09-11 15:43:24
  • 邯郸文化网

临漳县位于河北省最南端,因临漳河而得名,辖5镇9乡425个行政村,临漳古属邺地,“邺”之名始于黄帝之孙颛项孙女女修之子大业始居地(今香菜营乡邺镇一带。邺,业之居住地之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境内邺城作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于中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使临漳享有“六朝古都”之美誉。

临漳县在尧舜禹夏时期属冀州。《尚书》载“大禹治水,覃怀底绩,至于衡漳”,衡漳即漳河。商时属畿内。西周属卫,春秋属晋、齐。《正字通》载:今相州邺城,齐桓公所筑,邺之名始于此。《管子》载:齐桓公筑五鹿、中牟、邺、盖、牡丘,以卫诸夏之地。战国时属魏,邺为县邑,西门豹治邺,《史记》中有专载。秦并天下,邺隶邯郸郡。汉高祖置邺县,属魏郡。东汉三国时期,魏郡治所理于邺城,曹魏迁都洛阳,以邺为王业根本,号称北都。西晋时魏郡治所仍建在邺城,晋建兴二年(公元314年)为避愍帝司马邺讳,因北临漳河而更名临漳,这是临漳为县名之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邺县、临漳县并设,治所均在邺城。其时,邺城先后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之都城,后赵的司州、北魏的相州、东魏和北齐的司州,其州治均设在邺城。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77年),移临漳县治于邺东20里(今杜村乡小庄),邺县治所仍在旧地,改司州为相州。外戚杨坚辅政后,相州刺史尉迟迎不服,杨坚派韦孝宽击平之,并下令将州治及居民南迁45里至安阳,焚毁邺城,千年名都,毁于一旦。隋朝大业十年(公元614年),筑临漳县城于今杜村小庄。唐朝时期临漳县属相州邺郡,五代属天雄军,后属彰德军。宋代废邺县为镇并入临漳县,宋神宗以后临漳县名固定下来。金属彰德卫,元属彰德路,明、清属彰德府。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临漳县城毁于漳水,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迁临漳县治于东北18里理王村,并筑新城,即今临漳县城。民国初期,隶属河南省豫北道,民国21年(公元1932年)隶属河南省行政第三区安阳督察专员公署。1937年至1945年日伪时期,隶属河南省安阳道尹公署。1938年8月成立临漳县抗日政府,隶属冀南三专署。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临漳县属河北省邯郸专署,1958年并入磁县,1961年恢复建制。1981年属河北省邯郸地区。1993年邯郸地、市合并,临漳县归邯郸市辖。

  • 编辑:王腾飞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