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府采购网发布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7-2035年)成交公告,招标总金额1832万,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标。其中城市副中心轨道交通专项规划252万。
据悉,本次城市副中心轨道交通线网专项规划,内容涉及到:城市副中心区域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包括副中心与中心城区、北三县、周边新城组团、通州南部乡镇的关系、交通发展策略。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 (2016年—2035年)已将北三县交通纳入副中心交通联系中:加强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廊坊北三县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
优化中心城区与廊坊北三县地区之间的出行结构,以速度快、站距大的城际铁路、区域快线等方式满足出行需求。
有序推进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地区的互联互通,形成以轨道交 通和地面公交为主导的交通体系,加强规划控制,预留轨道交通连通条件。
根据此前消息显示,正在编制的北京市轨道交通三期规划将重点支持副中心的建设。
据透露,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预计将在今年编制完成并审批。按照地铁建设规划每期5年左右的时间段来分,第三期的建设规划将主要涉及2022年到2027年之间要建设的地铁线。第三期建设规划的原则:第三期建设规划会落实总规要求,继续坚持“公交优先”,继续加密地铁线网和扩大覆盖面,重点支持副中心的建设。有关副中心的规划线路中,一方面是副中心与核心区的联系,一方面是副中心内部的线路。
另一个重点则是布局快线和区域快线,减少出行时间,提高旅行速度,缓解拥堵区段,方便换乘,提高舒适度。
根据此前消息显示,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预计将在今年编制完成并审批,将重点支持副中心的建设。
按照地铁建设规划每期5年左右的时间段来分,第三期的建设规划将主要涉及2022年到2027年之间要建设的地铁线。
第三期建设规划的原则:第三期建设规划会落实总规要求,继续坚持“公交优先”,继续加密地铁线网和扩大覆盖面,重点支持副中心的建设。有关副中心的规划线路中,一方面是副中心与核心区的联系,一方面是副中心内部的线路。
另一个重点则是布局快线和区域快线,减少出行时间,提高旅行速度,缓解拥堵区段,方便换乘,提高舒适度。
此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郑猛关于TOD的文章,提到通州运河商务区与文化旅游区范围内共计9条轨道交通。
分别是:MI01、M102、M103、M104、M18、M23、S1、S6、S7。其中M101有望通往大厂潮白新城板块。
值得注意的是,截止目前今年有望公布的通州及北三县规划如下:1、《通州区总体规划2017-2035年》2、《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整合规划》3、《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协同发展规划》4、《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7-2035年)》5、《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
在交通利好不断的同时近日又有好消息传来北三县将打造成为副中心的发展腹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详情如下市委书记冯韶慧率廊坊市党政代表团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学习考察,深入贯彻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学习考察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深度对接推进北京市与我市北三县签约的重点项目,推动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隋振江出席座谈会并讲话。通州区委书记,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曾赞荣主持会议。通州区委副书记、区长,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赵磊,我市领导贾永清、张金波、张春燕、王凯军参加相关活动。
廊坊与通州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往来密切,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在工作座谈会上,冯韶慧、赵磊、贾永清分别介绍了我市特别是北三县与通州区协同发展情况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等情况。随后,双方就全力做好规划对接、政策落实、机制探索、交通互联、生态共治、项目推进等工作进行深入对接交流。
隋振江对廊坊市党政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高标准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已经成为疏导首都功能“一体两翼”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党中央赋予通州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通州、廊坊两地共同承担的历史使命。希望双方建立更加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以更高的战略视野来审视和谋划区域协同,促进战略合作向纵深发展,同时严格落实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要求,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推动交通、公共服务、产业等向廊坊北三县延伸布局,加强环境治理联防联控和生态建设协作,推动重点项目落地落实,携手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取得更大突破。
冯韶慧表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将积极学习借鉴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自觉服从、主动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坚决当好河北首都政治“护城河”排头兵。衷心希望与通州区在推进规划实施、交通设施建设、项目对接合作、生态环境治理、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对接,推动实现更加深入、更高水平的共赢发展,努力把北三县打造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腹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