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一故事丨房山二中王星玥:周口店猿人遗址

  • 2019-10-23 10:51:34
  • 北京育教通

近年来,北京市重视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到博物馆中学习和实践,感受北京文化。文物作为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同学们与文物的故事。

周口店猿人遗址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距北京城约50公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1987年12月批准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为世界文化遗产。

1929年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此发现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一块完整的头盖骨。并找到了原始人类生活、狩猎及使用火的遗迹,证实50万年以前北京地区已有人类活动,并把他们定名为北京猿人。北京猿人化石共出土头盖骨6具、头骨碎片12件、下颌骨15件、牙齿157枚及断裂的股骨、胫骨等,分属40多个男女老幼个体,发现10万件石器材料及用火的灰烬遗址和烧石、烧骨等。此后陆续在龙骨山上发现更多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址。这些发现和研究,奠定了这一遗址在全世界古人类学研究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周口店遗址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化石材料最丰富、最生动、植物化石门类最齐全、而又研究最深入的古人类遗址。

北京人的脑量平均达到1088毫升,头部特征较原始,但已有明显的现代蒙古人种的特征,男性身高约156厘米,女性身高约144厘米,食物主要来源于狩猎和采集。在周口店地点发现的用火遗迹,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提前了几十万年。包括五个灰烬层、两处保存很好的灰堆遗存,烧骨则见于有人类活动的各层。此外,还发现烧过的朴树子、烧石和烧土块,甚至个别石器有烤灼的痕迹。对用火遗迹的研究,可知“北京人”不仅懂得用火,而且有控制火和保存火种的能力。烧火的燃料主要是草本植物,也用树枝和鲜骨作薪。石器是“北京人”文化的主要代表,“北京人”创造了三种不同的打片方法,主要用砸击法,生产出长20一30毫米的小石片;常见长度为20—40毫米;工具分两大类,第一类包括锤击石锤、砸击石锤和石钻,第二类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雕刻器、石锥和球形器。创造出的颇具特色的旧石器文化,对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发现,为人类进化理论提供了有利实证,是中国科学家为世界考古史做出的伟大贡献。

周口店遗址自1927年进行大规模系统发掘以来,共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地点27处,发掘出土代表40多个“北京人”的化石遗骸,10多万件石器,近200种动物化石及大量的用火遗迹等,成为举世闻名的人类化石宝库和古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年代学、环境学及岩溶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基地。

通过周口店遗址,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到猿人的历史及他们的日常生活,并由此惊叹于他们已然学会与自然抗争,感慨于他们已然懂得谋求更好的生活方式。

  • 编辑:李寒露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