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照海阳路,写写鱼市街" 秦皇岛的老街道竟然是这样的

  • 2019-11-09 16:05:11
  • 秦皇岛电视台今日报道

说起海阳路、鱼市街,还是要从秦皇岛的老街巷谈起。

上世纪50年代的秦皇岛街景最早的秦皇岛只是一个渔村,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步有了街、路、里、胡同等城市形态,据《海港区地名志》记载:柴禾市街、清真街、洪义里、杨家胡同是这里最早的一批街巷。

当年,一些“走关东”的山东人和沧州人在这里住下来,盖起了简易的土屋,因此,也就有了这批街巷。

后期,随着商埠的开辟,港口、码头的兴建,街巷越来越多,买卖商铺也随之发展增多,商业日渐繁荣。

1924年(民国13年),秦皇岛的商店达六七百家。

有记载的街巷名称也由长城马路、南马路、朝阳街等几条,发展到大小街巷数十条, 到1935年,海阳路已发展成为较为繁华的商业区。当时,鱼市街一带还是大片洼地,高升街以东是坑洼碱地。1949年,海港区街巷地名有148条。到上世纪90年代初,海港区街、路、里、胡同等城市聚落地名达到295条。

上世纪60年代初海港区长城路西端街景朝阳街,位于海港区城区中部,建于1911年dàonándàoběi道南道北道南道北,是地理意义上的道南道北,1949年,秦皇岛市内曾划3个区,铁道南为一区,铁道北为二、三区。而这条铁道就是京奉铁路,1916年铁道南移,以一个很大的弯度贯穿秦皇岛市区,将城区分做了南北。

道南篇开滦路1905年,秦皇岛最早的一条水泥马路——开平昌道建成,这就是后来的开滦路。1912年,开平煤矿与滦州煤矿联合成立开滦矿务总局后,开平昌道改称开滦路。

1912年前后的开滦路东段开滦路全长约2.2公里,曾被人为地划分为北、中、南三段,过去的开滦路,以中段最为繁华,两侧欧式建筑也十分抢眼。

开滦路的北段主要包括英寿里、延寿里、福寿里、劳工里及仁和里等。

开滦路的南端的山上路段称“南山街”建有秦皇岛海关、中国邮局等,南端的山下路段因直通港口,也称为“通港路”,道路两旁建有为轮船和船员服务的各种商行门市和餐饮门店等。

位于海港区开滦路上的邮电营业处旧址

位于开滦路的商铺,部分为秦皇岛有名的饭店全福楼旧址

繁华已经成为过去时,如今的开滦路正在拆迁改造,既要保留历史的印记,也要在时代洪流中搏击向前,这就是发展。

开滦路上保留的老建筑

片区改造项目最早启动于2003年,2009年改造项目正式上马。

这是改造后的开滦路历史文化街,但因周边片区同步改造问题,开滦路目前还没有正式开放。

缸砖路

缸砖路因为路上铺设有缸砖而得名,缸砖路“结构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三合土’,上层是用当时开滦煤矿在唐山生产的22×10×10公分缸砖铺就,缸砖上面刻有‘K.M.A’(开滦矿务局的英文缩写)字母,施工砌建时,砖缝浇注柏油,坚固亮丽,洋味十足。”

2006年,从海港区缸砖路上寻找到的缸砖,砖面刻有“K.M.A"字样

缸砖路建于1913年,起点在南栈房(今一货区),终点在劳工里北边“高道口”,全长2.4公里,很长一部分与开滦路并行。后期,缸砖路很长一段被光明路市场占据。

铺有开滦缸砖的港口博物馆地面

距离缸砖路的铺设,已经过去了百余年,如今在秦皇岛港口博物馆仍可以找到带有“KMA”标志的缸砖。2012年,河北港口集团建港口博物馆,他们专门用收集起来的缸砖,铺就了新的“缸砖路”,还原了那段繁华的历史。道南曾是秦皇岛的城市中心,解放里、海滨路、光明路、渤海路、蓬莱路、青云里等街巷都是曾经、现在的见证,也承载着未来的种种期许,这也许就是成长的魅力。

道北篇道北街巷的发展史,细细讲起来非一时半刻可以道尽,遇井街、清真街、洪义里、繁华街市、朝阳街、新华大街、海阳路、河北大街等等,每一位都是历经岁月的智慧长者,留待日后我们浊酒一杯,再叙。今天先聊聊长城马路和海阳路。

长城马路

长城马路,位于海港区城区中部,1913年建解放初期的海港区长城马路长城马路得名于长城火车站,长城火车站在原小东庄东南,由长城火车站以西到原鱼市街,有一条东南向的土路,后来就得名长城马路。

海港区原长城马路老天桥路口

长城马路是老城区的主要道路,解放前,长城马路附近住的大多是最一般的城市平民。“也许是因为这里居住的多为平民的缘故,在老人们的记忆中,长城马路上有名字的店铺很少,大多是些无名小店铺和一些小买小卖的摊贩。

倒是长城马路以西的鱼市街上,有荣记肉铺、春发盛(副食店)、周花铺(百货店)等店铺还留在老人们的记忆里。朱长生老人还记得,那时买鱼、买对虾都是用马莲和铁条串起来的。”

鱼市街的出现也与一座桥有关系——三道桥 。三道桥曾位于长城马路国营水产门市部(俗称“鱼市场”即大鱼市儿)门前,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时常有海边捕鱼的渔民来此卖鱼,于是在桥址南侧形成了鱼市,后来就又有了鱼市街。

海港区原长城马路商业街海港区原长城马路一角1962年,包括长城马路和“北市场”的城市贸易市场开放。上世界90年代后期,民族路东侧旧城改造,兴建秦皇小区,长城马路南移,改名长城大街。

长城大街海阳路1987年时的海港区海阳路口据考据,海阳路是在1899年修筑的“码头至汤河站铁路专用线”的废弃路基上逐渐形成的,因为方向直通海阳镇,海阳路因而得名。

海港区原文化路与海阳路交叉口解放前,海阳路是农民进城的大车道,土路上面常走着的是拉着柴禾、推着粮食、担着瓜果蔬菜到城里换钱的农村老白姓。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卖水的又成为海阳路上的一景,冬天,每天来往的送水车洒下的水,让海阳路形成了两条路——一侧是马路,一侧是因房子挡住阳光照射形成了“冰路”。

昔日的海港区海阳路

解放后,海阳路修成公路,上世纪80年代初,秦皇岛市商业部门开始在海阳路东端修建商业网点。老人们回忆,有那么一两年,海阳路上像今天的太阳城里面一样,支起棚子卖东西,白天也不撤。海阳路与秦皇东大街交叉口我们的街巷无论繁华还是落魄,都已时过境迁,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镌刻着过去的故事,这也正是我们无比珍视的原因,生命可以终结,但故事不会停止,而它们就是最好的记录者。

  • 编辑:王祖心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