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集】第一站,武清梅厂!

  • 2019-10-30 15:40:36
  • 美丽武清

蒸腾的雾气,舌尖上的满足,不绝于耳的吆喝声……

集市有柴米油盐的烟火气,有你来我往的人情味~

赶集是儿时见过最大的世面是心中最大的期待~

赶集是几代人共同的记忆是赶不走的回忆,看人来人往,阅世间百态~

小武带您去看武清集市上的繁华、热闹、乡情~

梅厂大集是武清区历史较久、人气较旺、规模较大的集市之一,梅厂集市设立于清朝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1874年),每逢农历每旬的一、四、六、八日为传统集期,距今已经有140余年历史。

趁着梅厂大集带您去看看集市上的故事~

《 不 追 集 》

“人手不够,招工”。一块简简单单的牌子,看出了摊位生意的红火。摊主张双友忙碌着,双手一翻一合间贴好一个饼子,尽显30多年的手艺。盛馄饨、递盘子、帮忙打包……一旁的女儿、女婿、老伴各有分工,一家四口忙中有序,把一间小小的早点摊干成了“铁饭碗”。

清晨6点多,三三两两的村民来赶集时,这里已备齐早点,热气腾腾,香味四溢,韭菜花、辣椒油、小咸菜、香菜沫、酱油醋一应俱全地摆在擦抹干净的桌上。张双友一家只在梅厂集市上做生意,不赶场、不追集,很多人从天津市区、北京等地专程来集上,就为了这口“张记肉饼”。

就这样,穿过人头攒动的早市,叫卖声唤醒大脑,随着吆喝,活力涌上;香味儿勾起味蕾,热汤下肚,顿感慰藉。

《 慢 生 活 》

在杨大姐的鲜花摊位前,几位大娘坐在小凳上聊着家常,时不时地还帮着照看生意。

“大姐,这海棠怎么卖?”

“二十!”

“那我挑一盆。”

“那边微信扫码付款。亮子,给这姐姐包一下!”

71岁的刘大娘每次赶集都要到这坐一坐,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就是摊主。“嗨,就是习惯了!有没有要买的东西都得来转转,跟大伙儿聊会天儿,到点儿了正好接孩子放学。坐这开心,热闹!看这花,也越看越耐!”

►熙熙攘攘的人群,摩肩接踵、来来往往。

赶集那一天,村上的人一定会起个大早,三三两两、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从远近不同的家中出发,边走边聊。

他们习惯了,有事没事去集市上转转。

那是一种多年的寄托,一种逢集必赶的情怀,一种稳妥地站在人间烟火里的不慌也不忙。

《 烟 火 气 》

“老板,再便宜5块!我就直接拿走啦,不合适我再回来换!”

“好好好,这是刚到的货,你穿起来一定合身!”

村民在摊前拿着衣服往身上比划,看中了也不用试穿,直接就买回家。

集市上的服装摊,卖的不是品牌,也不是最新款,卖的都是实惠跟舒服。记得小时候的衣服,都是姥姥在集市上买的,可以穿好几年。

集市上,几个修鞋摊位一字排开,为了招揽客人,55岁的高玉伟使出浑身解数,唱起了莲花落“小小的纸啊,四四方方啊,东汉蔡伦造纸张啊……”一时间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歌声、笑声合拍响应,很是热闹。除了传统段子,高玉伟还自己作词,他告诉小武,因为这一点爱好,他还成了“快手”视频上的小网红,如今都有一千多个粉丝了!

《 人 情 味 》

“我们家老头儿哪去了?”刘大娘到云凤华的修表摊前寻老伴,已是耄耋之年的她脚步蹒跚,听力不好,不知道我们的来意,看到这么多人围着,不住地向我们竖起大拇指:“得信云师傅的手艺,手艺好,人也实在,别人家都不如他。”因集而生的情分尽显其中,那股真诚劲儿让人感觉暖心。

52岁的云凤华是集上的老手艺人,坚守着修表手艺20多年,如今,每回大集散场,他就到区文化公园去跳跳广场舞,那是他手艺之外的最爱。

《 好 日 子 》

李学英两口子原先在市场有个门脸,为了响应镇里清理整改的号召,门脸正在重新修整。这回来集上,他们开了辆大货车,里面满是婚庆、床上用品,车开到哪,市场就在哪。说起现在的生活,55岁李学英言语中透着知足:“我是梅三村人,原来总想着什么时候要能住进楼房就好了,没想到幸福来得这么快,现在我们住进了新社区,镇里给盖的馨梅福苑环境特别好。”拿着大红“喜”字,笑容在她脸上开出花来。

与其说喜欢市集,不如说是喜欢市集所展露出的烟火气。

与其说留恋市集,不如说是留恋市集背后的人和故事。

乡土风情,昔日记忆

曾经那段优美绵稠的慢时光,始终会在记忆里涓涓流淌~

  • 编辑:罗薇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