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在天津】老屋百年

  • 2019-11-07 18:01:00
  • 近代天津

中国银行(原横滨正金银行)外檐局部【1】除了华丽的“中国银行”和精致的小狮子,有没有看到隐约的英文“SPECIE”呢?

这个单词,来自横滨正金银行的英文名称“YOKOHAMA SPECIE BANK LTD”,意为“硬币”,那么,中国银行与“硬币”之间有什么故事呢?他们与这栋装饰细致的老房子又有什么关系呢?

今天要讲的就是他们之间的故事

那栋老房子的故事

那栋位于解放北路与营口道交口的百年老屋

01、事情的开端总是很突然,但又铺垫已久

1880年横滨港,横滨正金银行成立,专责日本企业的国际金融业务。1899年天津,银行借甲午战争之机设立天津办事处,协助日本企业开展在华经济。

1912年北京,以大清户部银行为基础,中国银行总行成立,希望借此巩固政权,服务民生。同年天津,天津分行成立,成为中国银行北方布局中最重要的分行之一。

1898年上海,由两位英籍工程师牵头,同和工程司成立,业务涵盖建筑、土木、房地产开发等多个方面。1921年天津,由同和工程司设计的开滦矿务局大楼竣工,外形大气,广受津人好评。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津,风云变幻,社会动荡。为了各自的利益,三者齐聚津门,交织了一出好戏。但在当时,或许谁也不曾想到,它们之间的故事会因为一座建筑展开,并在这个建筑中收尾。

02、故事展开于一次重建任务

第一代横滨正金银行大楼【2】

因为未知原因,第一代横滨正金银行天津支店大楼(日本著名建筑师远藤于菟设计,1903年建成)被拆除。1925年,第二代大楼工程计划得到通过,设计任务交给了正值巅峰的“远东同行之冠”同和工程司。

巧合的是,此时的同和工程司已经是中国银行的“甲方”兼“乙方”了。在上海,该司所拥有的最昂贵土地由大清银行(中国银行前身)承租;此后,工程司又受大清银行委托,在该处设计了银行的办公地,并于1907年建设完成。

此时的三个组织有了轻微的交集,也给未来埋下了伏笔。未来,还会有故事在两家银行之间,在第二代大楼里发生。

03、一家设计公司,两家银行

据可靠史实推测,第二代大楼于1925年开始设计,1926年开工建设,历经两年施工,于1928年11月3日投入使用。三年营造出一座精品,看起来很快,但过程不简单。

第二代横滨正金银行【3】

最困难的就是协调与“隔壁”——汇丰银行(1925年,汇丰银行大楼建成,紧邻横滨正金银行)的关系。这两家银行是当时天津最有势力的外资银行,属于不同的宗主国,关系微妙,相互制约,谁都不服谁。所以,盖出来的大楼自然也要不输气势。

你也许会有疑问,为什么“不输气势”很难呢?

这个是限制因素过多导致的。首先,体量、高度几乎不能有差别(尤其是主干道解放北路一侧),一是因为两者的占地面积相近,限制了建筑的大小,二是因为体量和高度有差别就很容易造成气势上的过大差异。其次,设计的风格也不能有差别,因为新古典主义是那个时期银行建筑的首选,几乎没有其他选择。这就像是在做“命题作文”,什么都固定好了,还要让你出新意。

这已经够难了,但还有更难的:两栋大楼的设计者其实都是一个公司——同和工程司!也就是说,设计者那怕设计的有一丝偏颇,都会招致另一方的不满,而任何一方又都是“惹不起”的甲方。

那么同和工程司给出了什么答案呢?

……小剧场……

此时,小编不禁脑补了这样两个场景

场景1

横滨:我要比汇丰还要敞亮的办事大厅!

同和(窃喜):欧克~

横滨:我要比汇丰更气势恢弘的立面!

同和(咬牙):不难~

横滨:哦!我们的用地和经费都有限,不能乱搞!

同和(擒泪):好~

横滨:我要……

同和爆哭

场景2

汇丰(漫不经意):听说横滨找你盖楼?

同和(瑟瑟发抖):对~

汇丰(诡笑):该怎么盖,你懂的!

同和爆哭

……建筑师之艰辛,百年不变(爆哭)……

04、让两家银行都满意的外观设计

建筑师们经过多次尝试与权衡,最终交出了如下的图纸。如果你是甲方,你喜欢那个呢?

原汇丰银行大楼沿解放北路立面【4】

原横滨正金银行大楼沿解放北路立面【5】

是不是有选择困难症了^^两个设计又有气势,又不雷同,很好的解决了问题,但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设计师舍弃了第一代银行在转角处的设计,转而注重各个临街面的观感,尤其注重解放北路一侧立面的塑造。这种设计思路加强了解放北路一侧沿街面的连续性,也更能彰显大楼在解放北路上的气势。

其次,设计师巧妙地运用“柱廊”形式与“虚实对比”的手法,合理地处理了两座银行建筑之间的关系。横滨正金银行大楼用8颗巨柱塑造了一个“虚”的立面,整体气势恢宏;从正中位置探出装饰豪华的“实”的大门,入口位置明确。汇丰银行大楼立面以“实”为主,正中位置突出4颗高柱形成“虚”的门廊,大气威严。熟练地运用“柱廊”形式,精确地控制“虚”与“实”之间的比例,塑造出各具特色又相互统一的整体形象,设计者的功力可见一斑。

题外话:百年之后,昔日作为“死对头”的两座建筑,如今都归中国银行所有,一家作为营业厅,一家作为未来的行史馆。当年设计师的精心设计现在依旧完美(甚至更完美)地服务着后来的使用者。曾经为了权衡两家银行立面造型而伤透脑筋的建筑师,如果看到百年后的这一场景,估计会欣然一笑吧^^

05、秉持一贯风格的内部装饰

除了外观,大楼的内部也是下了不小功夫。作为同和工程司在天津的后期设计项目,这栋大楼在内部设计上吸收了之前作品所长。敞亮的大厅与精美的天花,或多或少吸取了汇丰银行的做法。二层走廊的尺度与装饰,几乎复刻了自己在开滦矿务局的设计。屋顶玻璃顶棚的结构选型,也是延续了自己在开滦大楼的做法。可能是自身的工程习惯,也可能是应甲方的要求,横滨正金银行大楼延续了同和工程司在津作品的一贯风格,精美华丽,富有气势。

原横滨正金银行大楼走廊(左)与原开滦矿务局大楼走廊(右)【6】

原横滨正金银行大楼大厅(左)与原汇丰银行大楼大厅(右)【7】

06、故事的结尾总是很突然,只留下老房子守着故事

1937年,同和工程思受侵华战争影响,建筑土木市场严重受挫,经多年震荡,于1950年清理资产,退出中国。

1945年,日本战败,横滨正金银行产业由国民政府接收、清理,原横滨正金银行大楼归中国银行所有。

同年12月1日,中国银行天津分行复业并迁入原横滨正金银行大楼办公。

自此,三者各自分开,建筑的光影变幻之间,那段故事逐渐离我们远去。

……

如今,已经过去了百年,当年的故事变成了历史,尘封在这老屋之中。人已远去,光影依旧。

07、百年之后

2019年5月,小编有幸参与了老银行的测绘工作,每日画画测稿,嘻嘻笑笑,与往日无异。只是在一个想睡却睡不着的中午,看着阳光倾泻,看着同学睡熟,竟突然感性。感慨时光远去,同学将各奔东西(要毕业了),今日还在眼前之人,明日已不知在何地;也不禁遥想,百年之间,这栋老屋之中,又有多少的分分合合,多少的突然感性呢!

时光匆匆,测绘结束,同学远去,只是太阳依旧升起,那栋老房子依旧在上演光影游戏~

  • 编辑:罗薇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