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故事里,也许还会有一条自己的母亲河。天津的母亲河是海河。依河而生、而建的和平区,曾经都发生了些什么故事?
解放桥
海河上桥梁众多,引用茅以升的一句话叫做:“几乎全国的开合桥都集中在天津”。桥,在天津不仅是沟通两岸的交通要道,更是天津的一种文化。而在这种文化中,解放桥便是其中知名的一座。
位于解放北路尽头海河畔的解放桥,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自近代以来,它就出现在无数明信片以及关于天津的资料中,俨然是天津的名片之一。天津是一座码头城市,近代时期,海河还具有通航能力,外国货船可在河中来往,并于河边卸货交易,通过解放桥运送至火车站,商品才得以流通到中国各地。可以说和平区最初的繁华,正是源自解放桥边的海河岸。
随着商业及贸易往来的频繁,海河边逐渐繁华了起来,各种机关、酒店由此而生,现在和平区范围内的原英法等租界也逐渐繁华,现代天津市中心的地位,开始由南开区向和平区转移,而这一切的变化,皆是由这条河和这座桥带来的。
原天津海关旧址
有了贸易,相应的便会出现海关等机构。原天津海关,也就是所谓的津海新关,正建在距离解放桥不远的营口道与张自忠路交口。因关长皆为洋人,又被百姓称为“洋关”。在德璀琳入驻之后,原天津海关成为了海河边最瞩目的存在。
原天津海关不过几座平房,后在德璀琳的建设下成为了楼房,并邀请清末大臣李鸿章书写了“津海新关”的牌匾(现存广州中国海关博物馆)。1941年扩建,逐渐成为了人们现在所见到的模样。
利顺德大饭店
商业的繁华将世界各地的人们汇聚在海河边,住宿、餐饮、会议的需求越来越高,一座现代化饭店便在众人的期盼中应运而生。这座饭店便是利顺德,时至今日,它已经有150多岁的“高龄”,是和平区,也是海河边最古老的建筑。
在当时的天津,再没有哪个饭店的规模能比得上利顺德。作为当时海河边最豪华、最现代化的建筑,李鸿章曾经在这里办公、孙中山北上时曾在此居住、美国前总统胡佛也曾在这里生活过……更多的历史名人,比如溥仪、张学良、梅兰芳等都曾频繁在这里出入。
同其他建筑不同,一个半世纪以来,利顺德始终立于它当初初建的原地,它是一座饭店,但更是天津近代史的“记录簿”。饭店特别开设的利顺德博物馆,作为全国唯一一家酒店博物馆,收藏着利顺德百余年历史的点点滴滴,将海河畔的天津近代史“讲”给你听。
解放北路
从解放桥下桥,连接着一条几乎与海河平行的道路,这条路便是解放北路。这条路素有“东方华尔街”之称,路两边布满银行、证券、各国使馆、俱乐部等高大的建筑,这些建筑气势恢宏,是和平区金融繁华的象征。
原花旗银行、原汇丰银行、原法国俱乐部、原大清邮政津局……这条路上几乎一半以上的建筑都是天津市历史风貌特殊保护建筑。如果说和平区最初的繁华来自海河边,那么解放北路便将这繁华演奏成了经久不衰的乐章。
解放北路的诞生,为洋人提供了更多在中国工作的机会,也正因此需求,原租界当局逐步开始规划住宅区,以五大道为代表的原租界住宅区逐步诞生,生活、娱乐等设施开始越来越完善,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和平区,这块年轻的繁华之地,被正式规划并定名,更多的故事方能继续呈现在人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