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丰台之美:南苑乡有“城市田园”生活

  • 2019-11-12 19:11:46
  • 每日旅游新闻

南苑乡位于北京市区南部,丰台区东部。北与西城区、东城区相接,南与大兴区接壤,东与朝阳区相连,西与花乡、卢沟桥乡毗邻。辖区内由北至南依次有南二、三、四环路,东西两侧有京开和京沪高速公路,南部有南苑机场,西北部有新建的北京南站,中轴路上有著名的大红门服装商贸区,是国内外商流、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的重要集散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距天安门5公里,素有天安门前第一乡之称。

南苑乡三次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成为多年来全区获此殊荣的唯一乡镇。南苑乡举办“发现丰台之美、活力、宜居、文化、平安、幸福新南苑”主题活动。活动期间,特别邀请了天缘狮会、馨春开路会、小车会三支队伍前来表演,展示南苑乡民间花会队伍的蓬勃发展。在南苑乡,很多百姓都参加了民间花会,他们辛勤排练,心想的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丢,得继承下去。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名号不是白给的。

而如今的南苑乡,还是很多北京市民休闲娱乐,感受“城市田园”生活的一片难得的乐土。在这里,坐落着国际汽车露营公园、中国民俗旅游文化街、小镇农场,以及南苑村农民公社“一分地”项目,而它们都在偌大的北京城里,显得那样别致、独特,而又珍贵。

传承民间传统艺术

34岁的吴强,是南苑乡西铁营村的村民,他被誉为“南苑乡西铁营村馨春开路会之最帅飞叉小哥”。早晨,他又照例舞起了飞叉,看得人眼花缭乱,观众都觉得“特别酷”。而他手里舞动的“飞叉”,其实是民间花会表演的代表器械之一。表演者使用装有活络环形铁片的钢叉,使之在肩、背、胳膊等处滚转。时而缠身绕颈,时而飞旋腾空,耍出各种花样。

吴强说,“开路会是老辈人留下的传统花会,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以前看师傅们练,我觉得特别简单。练上以后才知道,觉得太难了。我说,我就想较这口劲儿。人家能练会,我就不能练会呀?”吴强练习的时候,左胳膊都被砸得全肿了。刚开始,从胳膊一直往上将钢叉推到肩膀上的动作,他一直练不会,苦练三个月,才完成了这个动作。

吴强说,“这东西有七八十种活儿呢(花样),到现在我才会十多个活儿(花样),越往后越难,越来越难,它在你身上各个地方转,就跟贴在身上走似的。就是这种跟杆子合二为一的一种感觉,我觉得特别不可思议。”

在吴强练习的过程中,一直都有师傅指导,师傅一会儿告诉他“左腿蹬直了”,一会儿鼓励他,“这就好点了。”一会儿又指导他“往这边转点身子”。

平常大家都有工作,都是业余时间抽空练。而师傅都是手把手教大家,而徒弟们都是非亲非故的,师傅教起来真的是不厌其烦。吴强很感激,他说,“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我特别喜欢这种氛围,虽然我现在住在房山。到这儿来回来去得四十公里,但是只要有空我就来,而且,每回我都带着孩子来。”

吴强的孩子也喜欢这个,一听见敲镲声儿,一看见爸爸练这个,她就特高兴,还在牙牙学语年纪、站都站不稳的小丫头,在一边乐呵呵地鼓掌。

吴强表示,以后我会把老辈的文化和传统都讲给她听。她要是愿意学,我还可以教她。现在年轻人业余生活很丰富,对这个感兴趣的特别少。还有就是嫌累,这个砸一下,挺疼的。身上掉一层皮,好多人受不了,学两天就走了,像我这样30岁左右,坚持下来的只有四五个。

而吴强始终觉得,馨春开路会,还有村里的鼓老会,都是老辈儿给咱留下的一种文化遗产。作为村民,肯定要保护它。这都要靠人来一辈儿一辈儿地传下去,“我也一定会继续练下去的。没准二十年以后,我还是师傅呢。”吴强说。

西铁营村开路会的联系人王汝磊说,因为旧房拆迁改造,很多南苑乡的老居民都暂且搬到了房山居住,但是为了花会表演的排练,他们会经常回到南苑乡里,又团结在一起,为了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能够延续下去而努力。

今年“发现丰台之美”活动中,南苑乡花会队的故事还被拍成了微电影。记者了解到, 自2006年以来,每年的六月初一,南苑乡都会在中顶庙举办花会展演活动,这就是最著名的“中顶庙会”。除了本乡的十二支花会队伍外,还有北京、河北等各地多档花会纷纷前来接洽、祝贺、献艺、进香。

西铁营村的“一统万年大鼓老会”因独特的花钹挎鼓被收录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北京卷,也成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该乡的另外十几支花会队伍也拥有各自的民间绝活。

以飞叉技艺表演为主的西铁营村右安门外馨春开路会,以高跷秧歌,表演时以文唱、武逗为主的永定门外海户屯村公益助善秧歌圣会,集武术、杂耍、气功、技巧、戏剧等集式一体的花园村“万缘”双石老会等均为丰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中顶庙民俗文化节拓展了传统花会活动和生存空间,纠正了对传统花会和庙会认识上的偏见,激发了花会爱好者和热心人士的兴趣,增强了对保护中顶庙会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心,提高了西铁营地区的知名度。

每到农历六月初一,来自南苑乡的十几支花会队伍千余名民间艺人就会参加展演,震天的锣鼓、欢腾的秧歌、翻滚飞腾的舞龙,表演者们尽情地跳着、舞着、笑着,为观众呈现出一场丰富的民间文化大餐。

逃离都市喧嚣,北京人会去哪儿?丰台区南苑乡南苑村是个不错的选择。这个村位于首都中轴线南端,距天安门15公里,交通便利;饮食、观光、休闲、购物都很方便,更重要的,这里还是隐藏在城市周边的乡村田园,能圆都市人的田园梦。

在南苑乡南苑村,农民公社“一分地”项目很受市民的喜爱。这个项目地处北京丰台区南苑团河路“中国民俗旅游文化街”西侧,占地面积136亩。

南苑村“‘一分地’劳动休闲”主要由农业种植区、农业养殖区、社员大队部、乡村会所、景观鱼塘和多功能厅等六部分组成,是城市居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2009年,南苑乡的南苑村推出农民公社项目,拿出136亩菜地,分成1360份租给城里人种,该项目受到了市民追捧。

走进南苑村农民公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被小道划分整齐等份的农田。行走在田埂上,泥土的芬芳和果蔬的清香扑鼻而来。据一些市民表示,如今靠着租种的一块地里每年收获的六茬蔬菜,自己种菜不仅吃得放心,还能体验到田园乐趣。

地处丰台区南苑村的“一分地”农耕体验园开耕,300多位市民挥镐抡锹,体验着农耕乐趣。这块耕地位于五环路内,堪称离市区最近的“市民农场”。

周末的早晨,市民们驱车来到“一分地”农场,在自家租种的地头干起农活,松土、犁地、播种、浇水,看田间已长出郁郁葱葱的绿色蔬菜,市民们在感受稼穑艰难的同时,心情却是大好的。

看到“一分地”项目的火爆,南苑村又先后启动了国际露营公园建设,对村里600亩低效林进行了改造,增设小品景观,配建休闲游乐设施,建成了五环内唯一的露营公园;推出占地120亩的“一分地”项目升级版-——小镇农场,让孩子们来体验农事劳动。

据了解,如今南园村正规划占地1800亩的集传统休闲、都市生态休闲、创意产业休闲、度假休闲、儿童娱乐休闲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博览园,意在把全村建成一个离城区最近的乡村田园。

北京国际汽车露营公园位于丰台区南苑村,团河路东侧,占地600亩,未来将建有300辆房车,并容纳150顶露营帐篷,可同时容纳1000人露营。

北京国际汽车露营公园内分为营位区、露营区、活动区、休闲区;另外,园区内还设有公共中心、公共配套设施等,并将建设娱乐配套设施,包括体育运动区、室外娱乐体验区、儿童乐园和养生休闲区,将引进小型马术场馆、室外游泳池等、露天影院、卡丁车户外竞赛、青少年童子军训练营等项目。

小镇农场占地面积105亩,分为种植体验区、度假木屋、自助烧烤区、豆腐坊、农家食堂、休闲食堂、樱桃采摘、爱心农场,是及劳动休闲娱乐科普于一体的综合场所。农场内共700份体验用地(每份为6平米)是专供3-13岁孩子既劳动休闲和寓教于乐等形式多样的儿童农事体验园,满足当代年轻人亲子互动的需求,同时也能帮助老年人与隔代亲之间的沟通。

跑累了,玩饿了,小镇农场有豆留餐厅食堂,也有自助烧烤区,烤个土豆、烤个肉串,或者烤一些玉米,食材新鲜,味道鲜美。这儿离市区很近,但是人们若想留宿,就可以在木屋里体验一下农家夜晚的美好。这里还有很多复式的木屋,适合人多的家庭,以及朋友欢聚。屋内完全是欧式装备,温馨整洁。有时候,窗外是大片大片的薰衣草和波斯菊,木屋旁边的小篱笆里是草莓和各种花草。

在农场里忙碌了一天,到哪里去逛逛街呢?南苑团河路上的中国民俗旅游文化街为人们提供了这样的便利。街区全长1.5公里,由 “中国民俗餐饮美食文化区”、“中国国画艺术区”、“中国民间艺术品展示交易区”、“中国民间会馆文化区”组成。

“中国民俗餐饮美食文化区”引进全国各地、各民族特色餐饮、风味小吃、民间食品加工、中国老字号等品牌企业,打造“中国美食之都、世界餐饮之窗”,旨在全方位推动北京餐饮业发展,弘扬民族美食文化。

  • 编辑:李慧玲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