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北海公园大佛殿遗址区内4家住户完成腾退,公园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大佛殿遗址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如今,经过住户腾退和为期多年的环境整治等工作,16653平方米的万佛楼、大佛殿建筑群遗址区正式对外开放啦!
北海琼华岛永安寺、阐福寺、万佛楼几组建筑群分别寓意“安定”、“福泽”、“寿康”,是一套完整的历史文化价值体系。历史上,阐福寺大殿与万佛楼遥相呼应构成了北海北岸一道壮丽的风景。这里是礼佛场所,又是皇家园林,既有寺庙的庄严,又有园林的雅致。它们与琼岛白塔隔池相望,让整座北海置身于佛国世界之中。如今阐福寺、万佛阁遗址对外开放,人们可以更近距离地触摸到那段历史。
1900年,遥望万佛楼、阐福寺建筑群,
万佛楼、大佛殿建筑群遗址区的开放,不仅向全社会展示这一文物保护领域的重要成果,还带动小西天、阐福寺建筑群的全面开放,提升了北海西北部的社会、人文、展示、旅游等综合价值。
北海公园阐福寺、万佛楼建筑群遗址区模型
阐福寺大佛殿
大佛殿是阐福寺主建筑,仿河北正定兴隆寺而建,是整座建筑群的点睛之笔。其位于北海北岸,五龙亭北,建于1746年,是皇家用于举行祈福纳寿活动的重要场所。
德国公使穆默拍摄的阐福寺大殿,拍摄于1901年
俄国摄影师伊万诺维奇拍摄的阐福寺大佛殿
大殿内供奉着一尊以整棵金丝楠木大料雕刻而成的佛像——大白伞盖佛母。这尊佛母像通体嵌满珠宝,千手千眼,“高丈六者三倍之”(约16米)“金碧照耀,冠于禁城诸刹”。
阐福寺内大白伞盖佛母像局部西德尼·甘博拍摄于上世纪20年代阐福寺内大白伞盖佛母像整体詹布鲁恩拍摄于1915年阐福寺大白伞盖佛母局部 。
1919年,大佛殿意外失火,整座大殿连同殿内的大白伞盖佛母像被焚毁殆尽,仅剩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及大佛殿前的两座石碑。
阐福寺大殿前的两通石碑2009年,公园对大佛殿进行文物古迹挖掘,将其封闭并全力推进遗址的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如今,大佛殿遗址区告别了“脏、乱、差”,变身小广场。大佛殿遗址广场的后面还有3处配殿,如今被布置成展室,里面摆放的模型沙盘、室内展览介绍着遗址区的“前世今生”,全面展示北海大佛殿、万佛楼建筑群历史风貌。
万佛楼
坐落在阐福寺西侧小西天景区内的万佛楼,是乾隆皇帝为庆贺母亲八十寿辰所建。高27米,三层七开间,每层楼内均有数千佛龛,里面供奉大小不一的佛像。据《万佛楼极乐世界陈设档》记载:“实有佛像一万二百九十八尊”。
万佛楼,小川一真拍摄于1901年万佛楼,赫达·莫里逊拍摄于上世纪三十年代
万佛楼顾名思义,因里面供奉万尊佛像而得名,乾隆皇帝在万佛楼成瞻礼诗中标注:“建楼万佛,以纪庆典。内外王公、大臣亦有请铸佛像为祝者,统以万计,并奉楼中,因以万佛名楼。”
上世纪70年代万佛楼被当作危楼拆除,主体建筑不复存在,仅保留着普庆门、宝积楼、妙相亭、致爽楼以及两处石经幢。
万佛楼建筑群内现存的建筑——宝积楼
万佛楼建筑群内现存的建筑——妙相亭
万佛楼前西侧的乾隆御制“万佛楼成瞻礼诗碑”
近年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公园管理中心的重视下,万佛楼被列入北京中轴线申遗综合整治重点任务。通过整修,8800平米的万佛楼现已开放供游客参观并实行博物馆式管理,限流参观,瞬时客流不超过80人。
万佛楼遗址
万佛楼遗址内残存的牌楼夹杆石构建阐福寺、万佛楼终于露出真颜一,起去探一探北海秘境吧!
北海公园
地址:西城区文津街1号
交通:乘坐地铁6号线北海北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