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农耕文化,宋代以降,《耕织图》由民间文化上升为宫廷重要创作题材,到了清朝,皇帝雍正更是亲自出镜。别看“四爷”高冷,他可酷爱玩cosplay呢。在《耕织图》中cos农夫耕地、播种、插秧、灌溉,我们“四爷”样样精通,雍正实力出镜《耕织图》。
今天要介绍的美宿可以称得上立体的《耕织图》,这是一家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怀旧农庄——谷山村农耕文化园。这里随处可见农村老物件,锄头、犁耙、耙子、点种筐,缓缓展开一幅农耕时的生动画卷,让来人也感受下雍正帝的快乐。
谷山村一词源于前朝末期韩信供应站广阳郡时,曾把这里当做屯粮之所,言之:祁环之地,当邑谷邳。后因这里地势气候皆适合耕种,留守官兵在此安家落户,逐渐形成了自然村,称为“谷山村”。唐代,这里曾作为范阳节度使官屯田之地,明清之际,这里成为贡果京白梨的重要产地。抗日战争时期,谷山村为革命根据地的战士们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水果,为他们补充了重要的糖分。可见,谷山村的农耕传统多么深厚悠久~
谷山村位于妙峰镇担礼村,近代曾经一度荒废,成为担礼村的附属地,2001年经由北京国润旅游修复开发,打造成一个集游览、餐饮、住宿、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文化园,一展京西农耕文化的风采。
一走进谷山村,到处都是石磨盘,大的近十吨之重,小的也有二三百斤,甚至还有罕见的巨型水磨。它们曾被明朝大将袁崇焕用作绊马阵抵抗金人,之后被散乱地放置于谷山村四周地表,随着岁月的侵蚀,被风沙尘土所掩埋。后被挖掘整理,用作台阶、步道和装饰等
可以说是变废为宝,点睛之笔,成为了谷山村标志性的物件。毛主席语录和篱笆小院也是这里的特色元素,既复古怀旧,又质朴田园,带爸爸妈妈来一定会勾起他们深深的回忆,仿佛重回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里拥有农耕博物馆、动植物认养地、传统十二工坊、大队部主题餐厅、骑行基地、儿童活动中心、窑洞民宿、多功能婚礼场地,服务多种多样,活动丰富多彩。谷山村农耕博物馆独特的露天形式展示,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历经近二十年,辗转150余个县,藏品百余万件,从刀耕火种的时代,一直到近代的现在化农耕,从古人靠双手扶黎耕地,到牛拉犁再到拖拉机,从靠人推绳拉的木制独轮车,到有了解放牌大卡车,从靠人赶毛驴转的石磨碾子,到以电力解决一切……一部立体的《耕织图》徐徐展开。
谷山村的果蔬耕地全部采用传统农耕方式,不仅盛产各种有机绿色食品,还可以为游客提供认养果蔬地服务。除此之外还有各类常见家禽家畜的认养,连梅花鹿、藏香猪这种稀有动物都可以认养呢。游客可随时通过手机查看和关注自己认养的动植物生长情况,并且提供全年365×24的采摘收获服务,还有全程冷链免费配送服务。
传统十二工坊,酱醋坊、酒坊、印染坊、豆腐坊、榨油坊、铁匠铺、造纸坊、中药铺、木作坊、糕点铺、柴店这些只有电视剧里才能见到的传统农业加工生产方式,不仅可以近距离观看,还可以亲自参加。
由农村大队部改造修复而来的主题餐厅,踏进脚去仿佛穿越到了六七十年代的记忆里,而在菜品的设计上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主要特色,又融合了现代菜品的精致和口感,食材取自自家种养,采用裸烹形式,更好的保持菜品独有的味道和营养成分。
这里还拥有北方地区最大的自行车山地骑行路线、林地路线、山地路线、山地障碍路线、越野路线等应有尽有,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了,并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两千余平米的休息驿站场地,可满足每年近40万骑行爱好者实际需求,园区内还收集了数百辆不同时期的自行车,这不是小时候爸爸出行的标配:二八大杠吗!
户外拓展以及游乐设施均采取因地取材,收集了数万根老旧房木料,配合自然风貌的方式,打造出一系列与自然相结合的游乐设施,从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山林的原貌以及自然环境风貌。
谷山村依山就势,修建了50余套窑洞民宿,每间面积约30平米,全部为星级装修标准,建筑设计吸取了窑洞的冬暖夏凉的特点,并融入丰富多彩的北京门头沟文化底蕴,附加上晚上的基础设施,给人一种家的感觉,让客人在窑洞中享受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希望岁月慢一些,日子静一些,重温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重拾那些简单而美好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