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地名史话~大葆台与西汉大墓!

  • 2019-11-19 23:12:11
  • 丰台杂谈

大葆台村,位于丰台区南部,郭公庄东面,临近世界公园。行政上划归花乡管辖。

大葆台汉墓

说道大葆台,就不得不提在这里发现的西汉汉墓。它的墓主人是西汉广阳王刘建。史书中关于刘建的记载不多,而他的父亲燕王刘旦,却是赫赫有名。

汉墓考证

大葆台汉墓于 1974年6月开始发掘,经考证,墓主为西汉燕王(或广阳王)及其夫人。该墓的发掘为研究汉文化,特别是汉代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汉代帝王葬制称为“黄肠题凑”,即“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向内,故曰题凑”,“梓宫、便房、黄肠题凑者,天子之制也”。大葆台虽为诸侯之墓,却采用了天子制。墓室用一圈截面10厘米见方的柏木条筑成厚木墙,所有柏木条的一端都朝向墓室中心,共用柏木条约15880根,出土时尚大部如新,木墙正南辟有门,门内前室为“便房”,象征死者生前饮食宴乐的地方,过了便房北门是“后室”,棺木放在正中的棺床上。除此之外,遗址还包括为主人殉葬的车马坑。

墓内馆藏

北京大葆台汉墓博物馆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帝王陵遗址博物馆,位于北京城南约15公里的丰台区花乡郭公庄南,是在距今2000多年前西汉广阳倾王刘建(公元前73年-公元前45年)的地下宫殿原址上建立起来的。博物馆毗邻北京世界公园、占地面积一万八千平方米。主要展示内容:地宫原址及出土文物、中国历代 帝王陵展览。

大葆台汉墓为一座工程浩大的纯木结构地下宫殿。有东西两座墓葬。东为1号墓,墓主应为西汉 广阳顷王刘建,西侧2号墓主为其妻。此墓由外藏(包括墓道、甬道、外回廊)和内藏(包括前室、后室和便房)组成。墓室中心是梓宫、便房和黄肠题凑。棺停五重,三棺二停,板材为揪、楠、檫木。黄肠题凑系用长O.9米,宽、厚均 0.1米的柏木条横向排列垒成,无榫卯固,顶端用压边木加固。一号墓黄肠题凑木墙高3米,厚0.9米,总长42米多。墙正南辟门,门内为前室,象征墓主人的朝会、宴享。后室为用扁平立木围成的停室,棺椁置于正中。各层宫墙之间形成三道回廊,黄肠题凑为最内层宫墙。史载: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向内,故云题凑,是汉代天子的葬制。外回廊各宽1.6米,平面呈回字形,两端与甬道相通,回廊内埋有牲畜和陶甬。墓室外保存一组殉葬车马,有3辆彩绘朱轮马车,马13匹。

此墓早期被盗,但仍出土陶、铜、铁、玉、玛瑙、 漆器、丝织品等400余件,其中渔阳铁斧是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政策的实物见证;鎏金兽面铺首、嵌玉鎏金龙头枕、龙凤玉璧、螭虎白玉佩、墨玉舞人、缠丝鸡血红玛瑙等为汉宫珍饰。地宫规模宏大,结构特殊,使用的是汉“天子之制”,即西汉皇帝御用的最高级葬具体系,史称“梓宫、便房、黄肠题凑”。整个地宫是由几百立方米的 柏木、 楠木等珍贵木材构筑而成,南北长23.2米,东西宽18米,距地表四点七米。

墓道内随葬有三辆车,11匹马,乃实用真车马,史载是专供皇太子及诸侯王乘坐的“朱斑轮青盖车”。出土文物千余件,有铜器、铁器、玉器、漆器、玛瑙器、金泊、陶器及丝织品等。地宫遗址及车马遗迹是目前中国国内唯一的原址上保存最完好的大型汉墓遗址,是研究中华汉文化及 北京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大葆台在西汉时为 阴乡县治所, 唐代称笼火城。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与 幽州总管罗艺曾在此激战。金代为章宗李妃的避暑之所,始称葆台,后称大葆台。汉代墓葬发掘于 1974年,博物馆建于汉墓的原址之上。由大葆台一号墓室复原陈列、大葆台一号墓殉葬车马陈列、大葆台汉车复原陈列和大葆台一、二号墓出土随葬器物陈列4部分组成。

  • 编辑:李慧玲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