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石门村的“二鬼抱跌”,人们看了都拍手叫好

  • 2019-11-21 17:31:05
  • 古驿陉风

“二鬼抱跌”是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节目,光绪年间传入井陉测鱼镇石门村,距今约140余年。在测鱼镇和井陉矿区一带,石门村的二鬼抱跌享有盛名。每年县城春节花会,雪花山庙会,苍岩山庙会,二鬼抱跌成为保留节目。今年,石门村正在申请井陉县级非物质遗产项目。

二鬼抱跌的故事来源

清光绪年间,石门村李瑞泰的父亲,在山西平定县城做工。过庙会时,有几个人,随身带着行李不方不圆不高不低的,样子很奇怪,他就好奇地询问,这是嘛东西呢?那伙人回答:我们是走街穿巷表演的民间艺人,这是“二鬼抱跌”的道具。他看到这个表演神奇有趣,想到石门村是个偏僻山村,缺少红火热闹,就仔细观看人家的表演和道具。回到石门村,模仿制作出一套二鬼抱跌道具,让年轻人背着去表演,一直流传至今,如此推算石门村的二鬼抱跌,距今已有140余年。

二鬼抱跌的表演形式

演员背二鬼摔跤道具,通过腿、背、臂等综合协调动作,给观众表演两“鬼”摔跤,又叫“二娃摔跤”、“二喜摔跤”。流传于民间,是背驮二鬼摔跤道具的民间舞蹈,二鬼摔跤类似木偶。表演时,二鬼摔跤道具有两个鬼头,互相对视,有两对搭肩假手,还有两个假腿,道具“身子”上盖着掩饰性的服饰。表演者在表演时,双手各握一个假腿作为“a鬼”的腿,表演者的双腿作为“b鬼”的腿,通过表演者腿、背、臂的动作表演,呈现出两鬼打斗摔跤的喜剧效果。

二鬼抱跌的表演场地

第一段在地上摔跤,演员用推、踢、抱、压等动作表现二鬼抱摔,你推我踢,互相压倒对方的摔跤场面。第二段凳上摔跤,二鬼从地上摔至凳上,演员用蹦、跳、蹿、探海等动作,表现二鬼争凳、蹿凳、上凳以及互不示弱的激烈摔跤。第三段在桌上摔跤,二鬼由凳上摔到桌上,层层上桌、下桌,演员用翻、滚、旋、扫等动作,表现二鬼桌上摔跤的进退攻守,推、摔到桌沿,压倒翻滚,抱起旋转等惊险场面。第四段二鬼由桌上摔到桌下。演员用快速推、踢、抱、翻、滚、旋等动作,把二鬼摔跤推向高潮。最后,演员掀开二鬼道具亮相,谜底揭开,许多观众惊讶地张大嘴巴,显示出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

二鬼抱跌的表演技巧

“走一步晃三晃,围裙缝里来定向,前俯后仰使猛劲,注意弯腰不露相”。“走一步晃三晃”是在摔跤动作之前,双手双脚着地,原地顺拐动三次,使胯和肩晃动起来。“围裙缝里来定向”是说演员藏在围裙内,围裙要留条视见缝,表演时要透过视缝来确定行动线路,否则便会晕头转向,动作盲目性。“前俯后仰使猛劲”是说在达到表演高潮时,无论是腿绊住臂,还是臂绊住腿,一定要使猛劲来产生前俯的动态,进而表现两人同时摔倒的情形。“注意弯腰不露相”是说一人表演两鬼摔跤,要求观众看不出破绽。演员身背道具,非常耗费体力,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技艺,演员连续表演时间在十分钟之内。

二鬼抱跌的道具改进

75岁的李万仓,是石门村老艺人,是二鬼抱跌的策划,导演,兼道具制作。他用一个双人木凳子,上面捆上稻草,用葫芦画上鬼脸,制作二鬼摔跤道具,重量30多斤,一场下来,演员衣服湿透。2018年5月,井陉百花幼儿园园长范晟炜,发现他们的道具古老破旧,个人出资捐赠三套道具和六套乐队人员服装。传承人李映军,是李万仓之子,他感觉原来的道具笨重,演员太累,无法表演高难度动作。就开动脑筋,大胆改用泡沫雕刻道具,减轻演员的体力,使表演更加精彩。2018年4月曾带此道具,前往古城正定为游客表演,把最好的效果和技能展示给观众。

“二鬼抱跌”的独特表演

石门村二鬼摔跤表演幽默、风趣、惊险,此舞能在桌、凳上表演是独一无二的。演出时间是农历正月十五,三月十八庙会,演出地点在戏台,街头,广场等。乐队由4到8人组成,由鼓、钹、大锣、二锣,锣鼓有哑锣、长锣等,节奏根据演员动作而定。

目前,石门村的青年都外出打工了,因为演出不能养家糊口,对青年人没有吸引力了,演员们正在面临各种困难,这是李万仓心中最大的忧虑。李万仓告诉记者:不管付出多大代价,石门村的二鬼抱跌不能失传,我们正在申报井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编辑:王祖心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