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七峪,一个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

  • 2019-11-26 20:49:28
  • 直隶尚书房

一个小山村,一个醉人的小山村。他的名字叫:后七峪。他的位置在保定西部的唐县。

航拍美丽的后七峪,可能是上帝也感觉这地方太美了,手一哆嗦就打翻了大自然的调色板,自然调出来的这颜色,有一种醉人的美。

后七峪位于河北保定唐县西北部的黄石口乡,毗邻唐河和保涞公路,距保定市区65公里。

这一带是典型的沟峪峡谷地貌,纵深约8公里,散居着七个自然村(组成一个行政村),加在一起也就六七十户居民(其中部分已外迁)。这里山势雄奇、云雾缭绕,峰峦叠翠、溪水潺潺,林海苍郁、树木参天,奇花异鸟、走兽飞禽,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和清幽纯朴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

我们一般以为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在南方,比如桂林山水那一带。奇怪的是,后七峪这一带也有鲜明的喀斯特地貌,石芽、石林、峰林等景观千姿百态,骆驼峰、五峰山、三义峰、天然栈道等景观自然天成。这一带原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古寺,听人说过,已经想不上来叫什么名字。听说至今仍有部分遗迹。

cd 的后七峪,已是漫山红遍,隐约看到几处民居,掩映在色彩斑斓的山林深处。这不就是人间仙境吗?这不就是世外桃园吗?

你别怪牛黄解读没见过什么世面,读过北平的秋、济南的秋、秋天一定要住北平那几篇散文的朋友,你们感觉呢?

可惜的是,老舍他们那时候无缘一见这山林深处的后七峪,否则,他们一定会多出一种选择,秋天,可以住北平、可以住济南,还可以住在后七峪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着续写一篇。

弯弯的山路,黛青色的石屋、石墙,还有像鱼鳞片一样的瓦屋房顶,东一家,西一家,南一家,北一家。一家一户之间,看上去都有那么一点距离,总还是鸡犬之声相闻,每逢烧火做饭的时候,家家户户的炊烟里,总是夹裹着邻居街坊家里的蒸煮烹炒的味道。

偶然谁家主妇做饭时要短着点什么了,相互借棵大葱、借个鸡蛋,隔着矮墙喊一声就行。最喜欢这山里的大树,随便一棵,总是有个几百年的树龄吧。上千年的,应该也不在少数。曾有人说,一棵树,如果长得太直太高太强壮,结局一定是早早就下山去人间了,倒是那些歪七扭八、甚至很是丑陋的杂树,往往能够长的久长。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些古树,多是有点奇奇怪怪的样子。这后七峪的山树也是这样。看上去他们有点丑,但是,他们就站在那里,就站在那山石之间,就那样站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过去的千百年之间,他们看遍了山林之间的每一方寸,看遍了村村寨寨的每一户人家,千百年的风雨冷暖,都刻在他们那细密的年轮里。而我们那黑白分明的双眼,看这世界,最多也就看了几十年,在这些山树的面前,我们的阅历,实在是有限。

记得有个小朋友写作文,说一到晚上,奶奶家的鸡就上了树,老师给打的差评,说一到晚上鸡应该进笼子,怎么会上树呢?

山里的生活是简单的,春夏秋冬,一日三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可能,现在城市人看山民的生活,会感觉有点寒酸。不知到你想过没有,他们呼吸的空气,不用过虑,他们收获的蔬菜,甚至可以不用清洗,更别说要添置什么消毒的复杂机器,他们年关杀个猪,杀个一年养成的农家土猪,不用担心有什么瘦肉精,尤其是他们喝的水,可以叫山泉,也可以叫控山水,大山就是天然的水质净化器,这样过滤出来的山泉水,是甜的,是甘甜的。

这些,你有吗?你加班就可以有吗?你高薪就可以有吗?领子再白,这些东西也不会让你白白拿来。这是最简单的日子,也是最正常的日子。人生在世,高质量的吃喝,如果不占主要,那样我们的奋斗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样的想法,很是让自己害怕。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样呢?其实仔细想想,我们奋斗来奋斗去,如果呼吸不上干净的空气,喝不上干净的水,喝上甘甜的水当然更好,如果吃不上放心的食物,如果不能踏踏实实地睡觉,那算什么美好生活呢?如果是那样的结果,如果遇见那时的自己,一定是陷入了奋斗的悖论,一定是成为了欲望的奴隶。

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后七峪,居然让牛黄解读生出如此之多的感叹。其实,说来说去,就一句,我们最大的梦想,是回归自然,是回归自然,是回归自然。虽然一时难以实现,但是,连喊三遍,这个我们谁都能够实现。

最后再说一句,2009年,后七峪被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目前,景区仍处于原生态状态,想去,一定要抓紧。

  • 编辑:万玉航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