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堡的第一奇是它的外形酷似一只大龟。开阳堡坐北朝南,南面紧临一条河水。在河水与城堡之间有三个土堆,中间的一个土堆就像一个龟的头,两边的两个土堆又像龟的两条腿,城堡就像龟的身子。正因为如此,开阳堡又被人们称为龟城。这在张家口还是绝无仅有的。过去,我所知道张家口的城堡中,万全城被称为轿子城,是由于它的东西两面有两个空心马面,形似轿子的两个杠穿,而东西两边的两条沙河像轿子的两个轿杆,城中心的玉皇阁又好象是轿子的顶子。还有蔚州城被称为兔子城,是由于传说蔚州城在修建时,一开始城墙怎么也修不好,后来在一个下雪天,修城的人按兔子在雪地上跑的痕迹建了城墙,才最终修好了蔚州城。但这两处城堡的得名,与开阳堡的得名相比,开阳堡更加形象生动,因为它可以直接由人们自己观察到。
开阳堡的第二奇是它的街道为八卦形。开阳堡的街道布局十分特殊,它没有直通堡门的十字大街,而是纵横各有两条大街,将整个城堡划分为九个部分。除中间的一块街区外,其余八个街区内,又由通街与半截街形成了像八卦中的阳爻与阴爻。这样站在城堡的城墙上,就可以看到开阳堡内的八卦街分布情景。这在张家口是独一无二的,据笔者所知在中国也是十分罕见的。
开阳堡的第三奇是它的堡门。在《中国城池史》中介绍说,中国的城池一般有二个以上的城门。而开阳堡却只有一个城门。这个城门就开在堡的南面正中。更使我感到奇异的是,这个城门外面没有瓮城,而是建了三处建筑。与城门相对的是一处佛殿,西面是一座关帝庙,东面是一处戏台,这种建筑格局也是十分少见的。
开阳堡的第四奇是它的城门楼。一般的城门楼是军事守卫的地方,并不供奉什么神像,但这里的城门楼却是一处玉皇阁,里面原来有玉皇大帝的神像,这样的布局在张家口也是惟一的。在张家口境内有许多玉皇阁,说明道教在这里有着深远的影响。比较著名的有蔚州的玉皇阁、阳原县东城的玉皇阁、万全县洗马林的玉皇阁等。但蔚州的玉皇阁是建筑在未开城门的北城墙上,阳原县东城与万全县的玉皇阁是建筑在城中的台子上,只有开阳堡的玉皇阁是建筑在堡门之上,真可谓是别开生面,独具一格。
开阳堡的第五奇是它的黑石塔。在开阳堡外的西北有一处造型特殊的石塔。当我们来到这座石塔旁边时,才发现这座石塔早已倒塌在地,在倒塌的石头上还拴着一头老黄牛。走近石塔,我们看见这座石塔虽然倒塌了,但它的底座和塔体构件还基本保存完好。据县里的同志介绍,这座石塔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它的塔座与塔身是由一组乐器构成,底座是一付镲,接着是一面鼓,上面是一面锣,再上面是一口钟,在这些石制的乐器中,最形象的是上面的那口钟与中间那面鼓,特别是那口钟与现实生活中的钟十分相像,造型十分逼真,这种以一组乐器构成一个石塔,在笔者所知的古塔中,还是第一次所见呢!至于为什么要建成这样的塔,却百思不得其解。
开阳堡的第六奇是它的建筑年代。据县里的同志说,开阳堡最早建于战国时代的赵武灵王时期,但现在的堡城是建于唐朝时期。也就是说它的堡门、玉皇阁都应是建于唐朝的。如果真是如此,那就是难得的国宝了。参观回来之后,我为了搞清这些问题,又看了一些有关的书籍,也发现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在《中国城池史》中有对我国城门建筑的论述,拱形的城门是在元代之后才有的。这使我记起了开阳堡的堡门也是拱形的。那么书中的这种说法究竟对不对呢?是书中错了呢,还是开阳堡的堡门是后来才建的?再说堡门上的玉皇阁,虽然它的建筑风格有点像唐代的样子,但在玉皇阁内却有一通石碑,记载着这处玉皇阁曾在清同治年间重修,那么问题就出来了,既然堡门有可能是元代以后才修的,那堡门上的玉皇阁究竟是什么时间修的呢?
开阳堡的第七奇是在它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所包含的历史风云。据史籍记载,赵武灵王曾封他的长子赵章为安阳君,封地就在今开阳堡以南不远的地方。赵武灵王与张家口一带关系密切,是他在今张家口一带首置代郡,开张家口行政建制之先河。同时他死后,也葬在代郡,其葬处就在今山西省的灵邱县。与开阳堡有关的历史事件是,赵武灵王先已立赵章为太子,但后来由于宠爱一位妃子,便把赵章的太子给废了,改封赵章为安阳君,封地就是今开阳堡之南的安阳邑。并另立其弟为赵王,他自己自称“主父”退居二线。可后来赵武灵王又感到,让哥哥为弟弟做臣子,于心不忍,想将赵国一分为二,让赵章在代地也做一个国王。可他的这种做法加剧了赵国内部的矛盾,不久在他的两个儿子的争权内乱中,赵章被杀,赵武灵王也被困死于沙丘宫,演绎了一出历史的悲剧。如果赵章胜利了,今开阳堡一带很可能成为一国的都城,然而这历史又毕竟是不能改写的。
如果你感兴趣,疫情过后就来转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