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任珊 昨天上午10点多,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戴着口罩、手套和帽子,穿着柠檬色队服的文明引导员韩兰敏,来回不停地巡视。“请您保持安全距离”“请不要在草坪搭帐篷”“这位先生,这儿游客较多,还是请您戴好口罩”……除了腰上挎的小音响循环播放着提示语,她的手上还拿着“请勿聚集”的牌子,一遍遍提醒着前来游园的市民。
“五一”小长假第一天,也是北京应急响应下调后的第一个假期,虽然奥森公园启动了限流管控,但上午来游园的市民并不少。
“大家都在家憋了很久,出来透透风、赏赏花,这是好事儿。我们的提醒工作,就是希望游客们玩得更安心。”韩兰敏说,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文明引导员的任务除了引导市民文明游园,还要引导游客健康游园,不聚集、不扎堆儿。
沿着公园西侧的木栈道一直走,许多市民被湖里的黄色大金鱼所吸引,纷纷跑到桥上拍照,六七位游客不自觉地就聚在了一起,有的游客还摘下了口罩。
“姑娘,咱还是把口罩戴起来吧。”韩兰敏走过去,柔声提醒。“还用戴口罩吗?应急响应都降级了。”女孩的同伴反驳道。“虽说降级了,室外空旷地方可以摘口罩,但您看这,都聚在一起看鱼呢。保险起见,咱还是把口罩拉上,您觉得呢?”韩兰敏慢条斯理地解释,女孩偏头一看,果然周边游客真不少,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把口罩戴好了。“谢谢您的支持。”韩兰敏满意地走开了。
临近中午,在木栈道旁边草地上,一家人玩累了准备铺上野餐垫吃点东西,边上还摆放了矿泉水、水果、吊床等物品。韩兰敏走上前去,“是不是累了?公园比较大,休息好了北园也推荐逛一逛。”问候完,韩兰敏才开始切入“正题”,“我看您还带了吊床,疫情期间公园内不允许搭帐篷、挂吊床,希望咱们配合。”听完引导员的提醒,家长有些不好意思,连连表示,“我们就休息调整下,吊床一定不挂了,您放心。”
引导员的提醒,游客大都听了进去,这让韩兰敏工作起来也更有动力。“五一”期间,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3点,包括韩兰敏在内的10名引导员,将值守在奥森公园里的重要点位服务,引导游客文明、健康游园。
昨天,京城温度很高,午间气温飙到摄氏30多度。引导员们连续好几个小时值守实在辛苦。“就当遛弯儿了,关键是在这个特殊时期为健康游园搭把手,有意义。”
“文明引导员不仅能为公园增加人手,而且他们眼勤、嘴勤、手勤、脚勤,还能通过潜移默化地柔性引导,补充公园限流管控力量,引导市民文明、健康游园。”首都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个“五一”,除了在奥森公园首次上岗,这抹柠檬黄也首次出现在地坛公园、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等多家公园。首都文明办的数据显示,仅昨天一天,共965名公共文明引导员在全市54家公园开展游园引导服务,疏导游客42万余人,劝阻不文明行为2300次,寻找走失游客4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