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大运河沧州市区段:从曾经的荣光走向辉煌的未来

  • 2020-06-29 15:08:55
  • 河北旅游TV

大运河承载着人类古老的文明,留存着宝贵的文化记忆,也孕育了沿岸人民的风骨与情怀。它是一条生命之河,也是一条经济水路,更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文明之脉。大运河留给我们的,除了滚滚碧波,还有讲不尽、诉不完的丰厚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将代代传承,在大运河文化旅游带的建设中重获新生。

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行走大运河,领略沿岸的沧州风光,感受这条千年文脉的魅力与内涵。

1、朗 吟 楼

朗吟楼是古沧州城名胜之一,此楼湮灭已久,然而,历代文人留下了很多关于它的诗篇,至今为人称道,给运河凭添了一抹芬芳雅韵。

无边春水向东流,飘洒微风吹入楼。一带烟云接两岸,欲过荡漾泛泛舟。

清康熙十三年版《沧州志》记载:“在南卫河之浒。每至夏月,郡人多游息宴乐于此。”寥寥数语,记录了当时朗吟楼的繁华。

如今,朗吟楼虽已无踪,但穿越斑驳的历史时空,那座宏伟而不乏精巧的古楼,似乎又现身于大运河畔的氤氲雾气中。那高冲碧霄,玉立河岸,摇曳的风姿中,饱含着了沧州厚重的人文诗韵。

朗吟楼遗址两边是苍松翠柏,前方的栏杆下是古运河。河中虽已没有如林帆樯,却依然水流清清,树影婆娑。

夕阳的倒影投入河中,如一颗红心,热情而耀眼。看着河面的倒影,仿佛可以听到运河的心跳,那是湍急的流水声、摇橹声、船行声,亦是朗吟楼上传来的吟诗声:“一带烟云接两岸,欲过荡漾泛芦舟。”

2、清 风 楼

沧州清风楼坐落在运河之畔,南湖西岸。古诗云:“晋代繁华地,如今有此楼。暮云连海岱,明月满沧州。归鸟如云过,飞星拂瓦流。城南秋欲尽,寂寞采莲舟。”(元诗人萨天锡:《清风楼》)

诗中所描绘的古清风楼早已不存在了,如今我们看到的清风楼建于1995年,托名古晋沧州“清风楼”而兴建。虽然是现代建筑,但也雄姿宏伟,楼高五层,每层12角檐,造型新颖,与故宫的角楼有相似之处。如今,这里既是沧州风景的标志点,又提高了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与古老的运河相得益彰,散发出浓厚的文化韵味。

登临清风楼,水光楼影,草木葱茏,运河风貌尽收眼底。夜晚,这里飘出的乐声,伴着灯光水影,渲染出绿意盎然、流水潺潺的运河夏日风光。

3、南 川 楼

清风楼往南几百米的对岸,就是南川楼遗址的所在地,明清时期,这里也曾是沧州名胜之一。南川楼于明朝中期修建,至清乾隆初期成为废墟后,未闻重建和修复,衰废已达二百余年。

南川楼因酿酒而闻名。乾隆初《沧州志》记载:“南川楼在南关昊天观后,今废;又大南门外从街西,由南柴厂通南川楼渡口;还记沧州,酿用黍米,曲用麦面,水以南川楼前者为上味。醇而冽,他郡即按法为之不及也。陈者更佳”。

民国《沧县志·古迹》载:“南川楼,在城南昊天观,今废。南川地通暗泉,泉甘而水深,昔郡人岁取用以造酒,酒佳甚,所称沧酒,即此水所造也”。

南川楼虽然早已衰废,但繁荣的漕运、著名的沧酒,这些历史记忆、文化内涵、精神密码,依然保存在每一个沧州人的血液里。它犹如一个时间的使者,带领我们感受着这片土地的文明进程和发展。

4、胜 利 公 园

胜利公园,是为纪念沧州解放战争胜利40周年而建的一座公园。它承载着沧州一段光荣的记忆,记录着这座城市历史上一段伟大的转折,见证了一座城市的解放和一个民族的新生。

每个清晨和傍晚,附近居民都会来到这里,或跳广场舞、或练健身操、太极拳、散打等项目,不同的人群各自精彩,却又相互融合。

如今,胜利公园已归入人民公园,两个公园连接起来,面积更大,设施也更完善,择一个明媚的清晨或是凉爽的傍晚,来这里逛一逛,追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

5、乾 隆 御 碑

乾隆御碑位于沧州境内捷地碱河分洪闸北侧,此碑全称为“捷地兴济霸工纪事诗碑”。石碑的一面为书于辛卯乾隆三十六年的七言诗;一面为书于庚戌年的五言长诗,它是乾隆为运河漕运减少水利灾害,第三次到南运河验工后书写的。乾隆皇帝对水利事业如此关注,曾三次莅临现场并书写碑文,充分展示了乾隆帝作风深入务实,思维清晰谨慎,心系水利关心民生的一代君王形象。

运河水潺潺而过,两岸绿树茵草,与古香古色的御碑相得益彰,呈现出一派自然和谐的风光。

行走在碧波荡漾的大运河畔,感受一阵阵跳跃的文化脉动。这里有过气象万千的繁盛,也有过舟稀鞍冷的困顿,而伴随着运河一直流淌的,是那一缕源远流长的文脉。一条运河,从昨天流向明天,一座城市,从曾经的荣光走向辉煌的未来。

  • 编辑: 王志胜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