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园可以说是北京的一个标志,于北京人而言,更是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首先从一首众人皆知的儿歌中,便可体会些一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这首我们从儿时起便学过的歌,推开的,便是北海公园里的碧波,这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皇家园林,亦是绝无仅有的中国“三最”公园,中国现存历史上建园最早、保存最完整,文化沉积最深厚的古典皇家园林,而且,地理位置就位于北京市中心,可以说交通十分便利,它的东边便是故宫、景山,南边则是中海和南海,不过,虽毗邻于紫禁城,但相比于故宫,可能许多人对北海的感情更为深厚些,因为,北海的景点多且十分有特色,公园主要分为:北岸景区、东岸景区,琼岛景区、团城景区四大区块,可以说是处处皆景,处处有情,无论何时来都是惊艳的,冬天可滑冰、秋天可划船,春天可踏春,夏天可看荷,而且,谁大早上或晚末晌遛弯儿去故宫啊,所以,在北京人心中北海公园更像极了他们的“后花园”。
不过,
纵使这座被绿树红墙包围的园林,你早已去过无数次,关于它的一些小秘密,可能你也是不知道的历经五个朝代的皇家禁苑,算起来,北海公园已有上千年历史,你可知晓,这座皇家园林,可是经历了五朝的更迭变换它是始建于辽代的产物,据说是仿照蓬莱仙境建造了瑶屿行宫,金灭辽后,海陵王完颜亮扩建了瑶屿行宫,金世宗时,又仿照北宗汴梁艮岳园,建琼华岛,修建大宁离宫,从那时起,北海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皇家宫苑格局,到了元代,元世祖忽必烈又三次扩建琼华岛,重建广寒殿,并于殿中放置“渎山大玉海”,也就是今天北海团城内的大玉瓮。
时间来到明朝,明宣德年间,宣宗朱瞻基大兴土木,兴建了太素殿、凝和殿、迎翠殿,及填土造桥等工程建筑,只可惜明万历七年(1579),“万岁山”也就是“琼华岛”上,历经四朝600余年风雨战乱的广寒殿坍毁,人间天宫主景建筑从此化为乌有。
到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也对北海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和增建,尤其是乾隆,用三十年,232万两白银,将北海打造的奢华无比。而晚清时期,光绪年间,慈禧亦用海军经费重修"三海"建筑,并在西岸和北岸沿湖铺设中国第一条铁路,还在静心斋前修建了小火车站,以供她乘小火车来园游宴,可惜,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海澄观堂成为日军司令部,整个公园惨遭践踏,尤其是万佛楼,10000多尊金佛被洗劫一空,“辛亥”以后,北海曾闭园10余年,直到1925年8月1日才正式开放为公园,等到新中国成立,北海公园得以修葺,不过这其中也曾有过波折,1971年2月末,北海及景山神秘关闭,直至1978年3月1日才重新对外开放,原来这里成为江青王洪文等人的私家宫苑。
千载春秋,似乎弹指一挥间,而在历朝皇家倾力打造下,在岁月的见证下,北海公园已成为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也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其规模之大,历史传统之长,艺术成就之高,确实为中国遗存公园中的杰作,九龙壁其实不止有九条龙,中国现存有三大九龙壁,一座在紫禁城内,一座在山西大同,而第三座就在北海公园内,它建于乾隆年间,选用彩色琉璃砖,能工巧匠们还精心打造了满墙真龙,仔细数来,共计六百三十五条,所以,九龙壁并不是只有九条龙,而且,关于九龙壁还有一个神奇传说。
乾隆二十一年,西藏密宗高僧准备为九龙壁开光,突然,九龙壁上的龙活了过来,满壁真龙仿佛要飞到天空,颇为神奇,当然,这只是传说罢了,研究发现,这些龙之所以会动,一是因为光线,二是因为材质,光线在九龙壁上产生折射恍如游动,而归根究底,是因为九龙壁所用的,是当时中国独一无二的七彩琉璃砖,它颜色鲜艳,经光的反射,便让观者误以为龙活了过来。
白塔为何是藏式喇嘛塔,北海公园内有一座,藏式风格的白塔特别惹眼,湖光塔影,琼岛仙山,不知醉了多少人,但其实除了风景美,它的来历也颇为传奇,这里原来是广寒殿的所在明万历七年,广寒殿坍塌,到了清朝,顺治帝崇信佛教,因此藏传佛教在中土得以兴盛,一位叫恼木汗的西藏喇嘛请求建座塔,考虑到民族和睦,顺治八年,白塔始建,地址就选在昔年广寒殿的旧址上,同时还在塔前建了一座“白塔寺”,这座山也就改称为“白塔山”,而据说,这里也成为当时北京城的最高点。
白塔历经近千年,历代不断维修,康熙和雍正时代曾两次重修,现在的白塔就是雍正年间的样式,不仅如此,还有神秘的舍利子藏身于白塔中,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塔顶被损,在修复时,意外发现塔内主心木中,藏有一个二寸见方的金漆盒子,内有两颗舍利,1977年国家再次修缮,又发现一个金质舍利盒,内有18颗舍利子。
白塔山和“琼岛春阴”,北海在古代,曾有燕京八景之一:“琼岛春阴”,在更早的辽金时期,这里曽是“瑶屿行宫”,后来广寒殿倒塌,又新建了白塔,然后,才由现今万寿山、太液池、白塔,山门、石牌坊至智珠殿、见春亭等建筑群,组成了“琼岛春阴”这一组大景观,乾隆帝特别喜欢这里,他在北海广建亭台楼阁长达30年,于是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北海公园,这北海公园里,乾隆尤其钟爱白塔,他曾亲笔写下五卷白塔山记,其文字就在今天白塔寺正觉殿前,2016年,四卷《白塔山记》手稿,有四卷被拍卖。
据说,当年乾隆下江南去扬州瘦西湖游玩,在王亭桥畔觉得此地酷似京城北海,唯一的遗憾就是少了一座白塔,扬州盐商江春为了讨好圣上一夜之间用盐包和纸堆成一座白塔,第二天乾隆重游此地,一见大喜,后来盐商们真的兴建了一座白塔,这就是扬州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
北海公园共有多少个亭子?
亭子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座精巧美妙的亭子,总是园内“点睛之笔”,作为五朝皇家宫苑的北海公园,园内亭子自然不少,自明清以来园内几经增建修缮,亭子竟多达四十九座。
小北以为,这四十九座也不是随便建的古代讲究风水,造个墓都得寻龙望气一番,易经所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北海公园作为皇家园林,自然更讲究这些,铜仙承露盘是怎么回事?
在琼华岛顶端有一尊举着盘子的铜仙人,这里面还有一段久远的传说,古代人相信天上神仙会“普降甘露”,喝了它会祛百病,得长生,于是,汉武帝就下令在长安建章宫内,建造了一座神明台,台上有一尊手捧铜盘的铜仙人,用以承接天上降下的仙露,这仙露可为帝后拌药,可延年益寿,当然,我们现在知道这仙露就是露水,等到了乾隆朝时,他也想长生,就在琼华岛顶部造了铜仙承露盘,希望自己长命百岁,稳坐江山,这就是我们如今看到的铜仙承露盘的来历。
小西天藏着一座四平桥,说到四平桥,得先说小西天,小西天是乾隆三十三年修建,两年后建成,是乾隆为母亲孝圣皇太后祝寿所建,主体建筑为极乐世界大殿,这是中国最大的方亭式宫殿建筑,大殿外有方形水池环绕,而这四平桥,就是分别位于大殿四个方向的四座石桥,四桥规格一样,均为方孔平桥,唯有正南琉璃牌坊外有一月牙形水池,池上跨一单孔拱桥,和其他三个方向有所区别,自成一景,静心斋:乾隆读书的“园中园”。
北海公园中,静心斋的地位很特殊,当年乾隆还是太子的时候,曾在此读书,所以这里又叫“乾隆小花园”,此后历代皇太子都在此读过书,静心斋位于北海北岸,天王殿东北侧,最早建于明代,初名镜清斋,乾隆和光绪年间都有增修,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导致甲午海战失败,这个历史想必大家都了解过,那是光绪年间,慈禧挪用的海军经费,就为了在静心斋西北角建一座“叠翠楼”。
叠翠楼是北海公园最高的建筑,当年慈禧还在楼下建了一座火车站,然后又造了一条从中南海经阳泽门,再沿西北岸直抵斋门的中国最早的火车,民国时,梁启超还曾在这里,接待过印度诗人泰戈尔。
万佛楼是为谁建造的?
很多人以为万佛楼是慈禧建造的但实际并不如此,它是乾隆建造的是乾隆三十五年为母亲八旬寿辰所建,
小北真羡慕,乾隆爷真可谓是一言不合就建座楼给母亲祝寿,怪不得他能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孝子,这么大的投资,能不孝么!据清宫档案记载,楼内有金佛10299尊,可惜,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这里成为日军司令部,楼中金佛尽被掠夺,1965年,万佛楼因破旧不堪,因财力匮乏,不被重视,被当作危房拆除,据说有部分青白石被用于,1970年天安门二期翻修工程。
梁启超竟在团城住了半年,1913年3月份,宋教仁遇刺身亡,政府为保护梁启超的安全,安排了大量护卫保护他,这也让他烦不胜烦,后来,他在5月份来到北海团城居住,或许是因为这里防护性比较好,梁启超一度考虑在漪澜堂安家,不过后来,他住到10月中旬,便搬到了前细瓦厂(今国家大剧院南面)居住,陈运河曾在《北海公园》中写道:北海,其实不是海,没有浪花喧哗,没有潮水澎湃,静静的,静静的就像一幅珍藏的古字画,是啊,北海那么美,值得你一逛再逛
门票:5元;联票:15元(淡季)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