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华北平原以北的北京,与江南水乡不同,没有屋檐下的烟雨濛濛,也没有桃花流水鳜鱼肥,但在京城80公里外,东北方向的群山丘陵中却有一颗“燕山明珠”——密云水库,因为水质清冽、游鱼丰富被称作“鱼乡”。
1958年9月1日,密云水库正式开工,历时两年,这座匍匐在燕山脚下的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到今年已经整整60年。横跨在潮白两河主河道上的水库可谓是掌握着全北京人的生活用水,半个多世纪以来,这座“大水缸”用它的甘之如饴滋养着整个京城。
总面积224平方公里的水库不仅是华北面积最大,还是目前为止亚洲最大的人工湖,林木茂密,大坝巍峨,水清见底,在夏季,平均气温能低于市区3度,这里因此也成为了京郊的一处避暑胜地。
“一年拦洪,两年建成”,如今的密云水库筑牢了人防、物防、技防三张安全网,游客和违法者都能被阻挡在外,想要一览水库的壮丽秀美,只能在环库公路上大饱眼福了。二叔此次并没有自驾,所以也只是在其中一段稍作停留,眼前是风景,思绪却已经飘向远方,追寻着它的历史与未来。
1958年,周恩来总理下达修建批示后,来自京津冀的20余万大军开始昼夜奋战,劈山凿石、肩挑车推,古书中曾有愚公搬移太行山,60年前还真有人将故事变成了现实。这样的景象如今已经看不到,但在密云水库博物馆,透过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当时的干劲和辛劳并不难看出。
为了修建和保护水库,从1958年往后的45年时间里,密云共进行了十次搬迁,迁出人口六万九千多人,占用耕地28万多亩。如果乡愁在余光中笔下是船票和海峡,那在密云人的心中,乡愁可能是一湾清水。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二叔已经对那些“舍小家、保国家”的密云人产生了浓浓的敬佩。农田退耕、养殖清畜、矿山清退,一方净水背后,有太多的辛劳和付出。
尽管如此,密云水库附近还是会有心存侥幸的不法分子,现在,水库除了铁质围网,还安装了监控,力保水源的洁净。
二叔也希望能够呼吁来到这里的游客,严格遵守密云水库水源保护的相关措施和政策,不进入库区游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密云水库”,共同守护这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