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桂山,位于石家庄市平山县境内,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山岳古刹型风景名胜区,既有雄秀交融的天然风光,又有皇家园林的高贵气韵和道家仙山的庄严气势及神秘色彩,俗有"皇家道院"之称,"北方桂林"之誉,为我国名山大川中一朵瑰丽的奇苑。
天桂山名字由来
说起天桂山的由来,据康熙年间平山县志记载,天桂山原名“三门寨”,源于天桂山山势陡峻,并建置垛口,仅三路可通,而得名,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固。后有历代文人见此山风景绮丽,岩石嶙峋,便借“桂林山水甲天下”之意,将“三门寨”改为天桂山,始有“天下第二桂林山水”之美称。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朱由检,面对风雨飘摇、日渐沉沦的大明江山,深感朱家气数将尽,无力回天,便命其心腹太监林重华携旨出京,选择“灵秘之地”,绝尘以栖,为自己修建归隐行宫。林重华奉了圣旨,走了大半块中国,选了许多地方,绘制了上千份图样,送到京城,崇祯还是不满意。
后来军情吃紧,崇祯怒了,派钦差大臣又给林重华送去了“半月之内,若再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就要砍头问罪”的圣旨,这下可把林重华吓坏了,他催动所带人马日夜行走,明察暗访,加紧为主子选择避难的行宫。
这天,他们来到太行深山的洪州城,当时大雪纷飞,寒风刺骨,街上行人稀少,显得清冷寂静,林重华把众人安顿在城东头一家小店内,就自个儿走出来,想找个酒店喝两盅,暖暖身子,解解愁闷。他走到一个背风的街边拐角处时,发现站着一个以卖画儿为生的穷裱糊匠,不停地在地上跺着脚,背后墙上挂着几幅画。其中一幅题名“云锁天桂”的画,把林重华吸引了过去,他走近一看:嗬!山崖险峻,风景秀美,真是建行宫的好地方!
崇祯看到这幅画,见天桂山“山高而秀,地辟而幽”,龙颜大悦,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建行宫之事,授于林重华为总监工,调拨了大批银两,招募了许多工匠在天桂山山崖中照北京金銮殿的样子修起了行宫。可没等行宫修起,李闯王就率起义军,攻进了北京城,崇祯没来得及逃出,被迫在煤山上吊自杀。林重华为掩人耳目,出家北京的白云观,皈依道教,为了效忠主子,后来重返天桂山,将行宫改为“青龙观”道院,做了天桂山的第一代主持。
天下第一大字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举国欢腾,天桂山特邀硬气功书法家贾松阳先生作“归”字巨书,字高97.71米,表示港土回归之日,宽49.101米,表示共和国建立之时。“归”字耸立天桂,媲美名山秀水,象征港岛终回抱。这个字为天下第一大字,已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摩天接地,寓意深远。
白毛女故乡
天桂山是白毛女的故乡,1950年,由田华等老一代艺术家拍摄的电影《白毛女》拍摄于天桂山山上的“三眼洞”,天桂山开发之初,贺敬之为此洞命名“仙姑洞”,2003年,电影《白毛女》编剧杨润身亲笔为景区题词“白毛女故乡”。
四季美景
几亿年前,天桂山和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一样,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沧海变高山,形成了今天的天桂山。
其地质为古老的寒武纪泥质条带灰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溶洞,有上千米的大型溶洞,银河洞便是位于天桂山景区2公里的天然溶洞,全长2000余米,洞内常年恒温14度,冬暖夏凉,是夏季避暑的好去处。
天桂山春季以山桃花、迎春花、玉兰花为主,形成一片花海,每年的3月份,景区会举办桃花节,有“燕赵春来第一景”之称;夏季,林荫滴翠,云雾缭绕,置身林海,倍感清凉舒适;秋季,漫山红遍,是赏红叶的绝佳之地;冬季,雾凇雪景是难得的景观。
平山四大名树之一的“活化石”——银杏树,就位于天桂山青龙观院内,是被列为世界“三大”活化石的珍贵孑遗物种,已有800多年的树龄,“古木八百年,风雨立山巅,沧桑兴废事,静观自不言。”
趁微风正好,阳光不燥,穿越在丛林间登高、赏景,在天然氧吧里尽情呼吸,品历史情怀,览奇石之景!
景区地址:石家庄市平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