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长寿山景区位于山海关城东北部大约9公里,是国家AAAA级景区。因山上有大量的“寿”字书法而得名,历代书法大家都在此留下了有关“寿”字的墨宝。
长寿山景区东起黄牛山,沿长寿河流域呈东西走向,是一处集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长寿山景区主要景观有悬阳洞、神医石窟、寿字碑林、三道关、世外桃源、石门胜迹、一线天等。景区东西长6.5公里,整个风景区以长寿河谷的自然风光为基础,集山、石、洞、窟、溪及中草药植物为一身,兼具弘扬祖国传统医学的功能。以雕塑、书法、建筑、园林等手法为表现形式,独步世界旅游之林,是一个立意新颖,独具民族特色,又具时代精神的旅游胜地。
长寿山石洞之最要数悬阳洞,那是一个天然形成的穿透式的花岗岩洞,我国许多风光溶洞多为石灰岩洞,像如此高大的花岗岩洞在我国北方实属罕见。洞呈纺锤形,前后宽阔,中间狭细,全洞长117米,其中前洞为悬阳洞的主体洞穴,进深37米,宽14米,高13米。
悬阳洞最早的垦辟和建设在明代,明初洪武年间,四川峨眉僧人到此建庙塑像,并以汉隶形式留下第一笔“蜀人创修”。民国年间,三道关有位主持道人叫董有灵,在前洞建有万仙楼,后洞建有孔庙和地藏王菩萨,使这里达到了儒、释、道三教一家,他们和平共处,修真养道。我国许多名山常为一个宗教流派所独居,或以某一宗教为主,而悬阳洞则是三教并立,融融相生,成为悬阳洞历史上宗教文化现象的一大特点。
20世纪三十年代后,悬阳洞走向了颓败。到了六十年代,这里的佛像、庙宇已是毁坏一尽,只留下洞壁上的“悬阳洞”“清虚凌空”“万善同归”“通天幻境”“别有洞天”“紫塞桃源”“地接天根”“万古流芳”等十幅刻石,及万历三十年的《悬阳洞诗碑》、明崇祯八年的《观音洞碑》以及康熙四十四年的《造钟碑记》。
神医石窟位于药王岭山腰峭壁之上,有以古代名医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为主体的摩崖石窟群。石窟群像为中国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雕塑家付天仇、曾竹韶创作设计,“神医石窟”为著名书画家吴作人题写,此外还有国际友人的摩崖碑题,此景集中医学、书法、雕刻艺术为一体,依山就势而造就的人为景观,立意新颖,别具一格,让人在领略到祖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和炎黄子孙的聪明才智的同时,也感受到石窟巍峨挺拔,气势雄伟的独特风格。
寿字碑林是长寿山景区中最引人入胜的景观之一,它是利用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结合长寿山的奇峰异石而建造的人文景观。在大小不一,方圆各异的怪石上镌刻着不同朝代,不同字体,阴阳文不同形式的名人“寿”迹。
摩崖石刻“层峦叠嶂”系明代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山海关督师范志完所题。
“范墨流香”摩崖石刻为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北山左营副总兵王进科命人雕刻留下的。有与山河同在,留名千载的个人功利意味。
“世外桃源”是中国著名书法家李可染先生题词命名的。这里群山环绕,树木苍劲,山谷间生有桃、杏、李、核桃、樱桃、山楂等果树和药用乔木,还有数十种藤草类植物,构成了一个中草药植物园。
人工开凿的一线天,系石门要塞,身临其中,两崖之中,仿佛天系一线,令人毛骨悚然,上有飞来石,下踞长寿河,左依古堡,后依高丽营盘遗址,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据传,薛礼征东时,与高丽军大战于此,高丽军兵败,弃营而退,现仅留下此遗址作为历史的佐证。石门为军事要塞,历史上多在此屯兵驻守。
经石门一线天向右而行,即可见花鸟翠树中,有一奇石碧潭,游鱼戏水,微荡涟漪。相传何仙姑出游至此,见水清澈映影,便宽衣而浴,撩水洗面,忽觉脸上麻子皆无,复掬轻抚,则现一对迷人酒窝,故称“璇靥潭”,其放衣石被称“衣架石”。
长寿山融古今为一体,令游人不断地在时光中穿越。当洒满阳光的小路出现在眼前,和风徐徐,阳光微微,心中不由得感叹大自然风光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