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韵——正定开元寺

  • 2022-03-23 18:11:12
  • 自在正定

在繁华的闹市中有一座宁静的古刹,古朴雅致;它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却依旧美丽。寺内一塔一楼两项“国宝”级的建筑,作为镇寺之宝,不仅承载着往日的辉煌,也蕴藏着许多建筑史上的谜团,这就是——正定开元寺。

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正定八大寺院中历史最早的一座,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距今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开元寺的平面布局为唐代所独有:古塔与钟楼相对峙于主殿前,这种布局是我国寺院早期以塔为中心,转向以殿阁为中心,在唐代这一过渡时期的典型实例,此种布局在全世界仅存正定开元寺和日本的法隆寺。

塔与钟楼遥相对应,互为依托,两情依依,构成开元寺独特的一道风景。钟、砖塔交相辉映的平面布局,默默见证了千年的历史沧桑,生生不息地撰写着古老正定的文明史。也正如著名作家、学者余秋雨所言:正定具有千古之美,是中华文明最辉煌时代的图谱与证据。

三门楼

寺院最南端是复建的唐代三门楼石柱。三门楼原为开元寺前部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唐如意年间(692年)。专家据现有资料推测,三门楼原是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中柱、歇山顶(或庑殿顶),下为石柱,上为木结构的二层楼阁。整座建筑雄伟、豪放,充分体现了盛唐时期的建筑风格。最为珍贵的是,三门楼石柱上有唐大历十二年(777年)藁城主簿李宥撰写的《解慧寺三门楼赞并序》及宋、金等后代人留下的多处题记和线刻画,为后人研究唐代建筑艺术、雕刻艺术等留下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

须弥塔

正定开元寺须弥塔古称雁塔,俗称砖塔,须弥塔是一座砖石结构、以砖为主的九层密檐式方塔。外观简洁大方、朴实无华。

关于开元寺须弥塔的创建年代,现存最早资料见于唐大历十二年,即公元777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走近观看,更显古塔雄伟。塔身建在高1.4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通高42.5米左右,拱券门上方嵌长方形石匾额,上面镌刻“须弥峭立”四个楷书大字,为康熙元年真定名人梁维枢所题。

钟楼

开元寺钟楼是一座平面呈正方形的重檐歇山顶二层楼阁,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四周有台明环绕,总面积170平方米。1933年,梁思成先生考察正定时,称开元寺钟楼是他的意外收获。他看到钟楼内部及下层有雄大的斗拱,“补间铺作只是浮雕刻拱,其风格与我已见到诸建筑迥然不同,古简粗壮无过于是”,因而断定“这个建筑物乃是金元以前钟楼的独一遗例”,“若说它是唐构,我也不能否认”。

钟楼上悬挂一口铜钟,高2.9米,口径1.56米,厚15厘米,重约11吨,为唐代所铸。其造型古朴大方,钟上无铭文,钟声浑厚悠远,它是我国现存古钟中年代较早,体重较大,保存完整的珍贵实物,可称稀世珍品。此钟与苏州寒山寺的古钟齐名,有“南有姑苏寒山,北有真定开元”的说法。偌大一口铜钟,悬挂千年不坠,堪为一大奇观。数学泰斗华罗庚教授曾在1952年偕两名外国数学家专程来正定查看钟楼,历时8天多也没计算出钟楼的受力结构和钟的挂法之间的关系。时间又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古楼悬钟依旧成谜。

赑屃

开元寺内的千年赑屃,体量之大,全国罕见,有着“天下第一赑屃”之称。赑屃为青石质,残重107吨,长8.4米,宽3.2米,高2.6米,首颈长2.5米,鼻孔直径21厘米,龟背纹饰呈六角形,驼峰凹槽宽70厘米,深41厘米。

赑屃及残碑的发现,对研究唐至五代时期藩镇割据有着重要的实物价值。目前,我国现有五代碑刻很少,这样的巨碑极为罕见,应属国内最大的一通,而巨型赑屃更为珍贵。

当我们走下开元寺高高的台阶,大家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回到了那盛世唐朝決決大唐之风瞬间扑面而来唐代的钟楼、古塔、三门楼石柱……处处散发着迷人的唐风遗韵。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正定镇燕赵南大街109号

  • 编辑:兰丽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