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区西部群山中,有一座山峰叫赐儿山,山峰秀丽,风景如画。在山腰深处有一古刹,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取“白云深处有清泉”之意,而名为云泉寺。云泉寺是佛、道建在一起的寺庙,上部为道,下部为佛。寺内有子孙娘娘殿,旧时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庙会,来此登山焚香祈求“赐儿”的人络绎不绝,故称此山为“赐儿山”。
赐儿山峭壁如削,万木峥嵘,亭台楼阁,参差错落。游人沿着铺设石阶的路面攀登而上,陡峭路段则安装扶手栏杆,越过三道平台即可到达云泉寺。第一道平台有六角亭一座;第二道为望亭;第三道为云泉寺山门,山门也称天王殿。门前有石狮镇守,旗杆矗立。山门内侧面是龙王殿、真武殿、藏经殿、释迦殿、观音殿、药王殿娘娘殿等、红墙碧瓦、古朴精巧。殿内神像均为彩色描金,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寺院中部,有古柳二株盘抱而生,为明代所栽。西边峭壁上曾生出一株榆树,为元代所植,故曾有“元榆明柳”之称。
赐儿山云泉寺有三个奇洞--冰洞、风洞、水洞,坐落在寺的西崖下自南向北一字排列,三洞相距咫尺,景观迥异。其洞口各有对联一副,分别为“灵液供丹灶、清心照玉壶”。“傍山冬日液,侧水夏天凝”,“劈开双玉峡,云山一碧泉”。冰洞洞深3米,洞顶有极强的空气对流层,岩石的某些成分犹如冷凝剂,当洞底泉水涌出后,无论冬夏即被冻成冰块。因而、洞内四季结冰、晶莹剔透,即使炎炎夏日也不融化。风洞一年四季冷风嗖嗖,其成因是上下潜蚀洞通过裂隙自然贯通、形成空气对流、从而风起不息。传说若将物置于洞口即被疾风吸入。水洞洞深2米,属天然潜蚀洞,洞内泉水清澈甘甜,数九隆冬也不结冰。相传、张果老曾路过此处,饮用此泉水,便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沿着蜿蜒山路继续而上还有“万松亭”和“矗霄亭”、翼然临于绝顶。游人鸟瞰四野,顿觉心旷神怡。
赐儿山云泉寺的山水景观,吸引了众多嘉宾游客,令人惊叹不已,峭壁上留下了不少游人、名士的诗句和题刻。1923年冬,康有为偕弟子陈重远从吴中来张家口,游览了赐儿山云泉寺,深为“山川缟素,天地一白”而感叹。特别是游览了西崖下的“三洞”后,挥毫写下了:崖石青天里,悬洞堪称奇。仙人原有宅,醉语也成诗。
郭沫若曾游云泉寺,题诗:元榆明柳留青春,更有二洞甚奇异。一洞凝冰一洞泉,冰如坚石泉如醴。
赐儿山云泉寺历经600多年沧桑,经明、清、中华民国、特别是解放后,张家口市人民政府拨专款多次维修,广植树木,一年四季景色不同。春天,桃花、杏花,竞相开放;夏天,绿色浓郁、百花争妍;秋天,漫山金黄,分外壮观;冬天,银装素裹、宁静洁白。以其“云在泉上飞,泉在云间流”的自然风光和佛道并举的文化特色,迎接越来越多的游人观光。1993年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东窑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