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饹炸饸,据说是一种比北京城的年龄还要老的特色小吃。
伴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自通州区张家湾镇的船工之间流行开来,凭借其香脆的口感,成为北京人心头那过年时少不了的一道年味儿美食。
63岁的马占月是土生土长的张湾镇村人,从小就在父辈炸饹炸饸的油香中长大。每到春节前,都会有不少人专程赶到张家湾镇张湾镇村,找马占月买地道的老北京饹炸饸。
长大后,马占月利用自家小院开饹炸饸铺,坚持采用传统老手艺制作饹炸饸。他每月定期雇一辆130货车,亲自到八里桥市场选购绿豆。在老马眼中,市面上千余种绿豆里仅10来种适合做饹炸饸。去皮、泡豆后,他还要到30多里地外的于家务乡一家磨坊去磨。他家的饹炸饸好吃,最大秘籍就是摊制时用纯绿豆面,只有那家磨坊磨出的绿豆面可以达到他要求的水平。
绿豆面配以本地产的小叶香菜、黑花椒和适量盐打浆,手工摊成薄如纸、迎光透亮的薄片后,用专门的手法卷好,用纯大豆油炸。恰是这份对老传统的坚持,让不少喜好这口老味道的北京人趋之若鹜,每月仅消耗的绿豆就多达上万斤。京城有名的贵宾楼考察了通州所有制作饹炸饸的店铺后,选中他家作为固定的饹炸饸供应商。
城里的大客户多了,老马学会使用微信号,方便随时与客户沟通。同时,他也不忘好吃这口的乡亲。村民图实惠,一进腊月,老马的作坊里、大集上的摊位前,总是挤满村民,拉着绿豆来请他加工,他从不拒绝。人多时,他甚至连轴开工,以免耽搁村民备年货。
张湾镇村村民李秀菊的父亲在世时,老马家的饹炸饸就是她家年夜饭中的必有传统菜和送亲友的必备年货。如今,李秀菊仍每年春节前拉40斤绿豆到老马家做饹炸饸。英子专程从数十里外的于家务村赶来,买了20斤绿豆的、10斤杂豆的饹炸饸,“老马这人实在,有人爱吃掺了白面、棒子面等杂豆的,他也备了一点杂豆的。杂豆的便宜,可他从不拿杂豆的充纯绿豆的。”
腊月寒冬中,老马家所在的村巷,昼夜飘荡着新磨绿豆面油炸的香味。在滋滋热油响声中,在饹炸饸浓郁的香味里,传统的年味儿就这样年复一年地传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