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共享单车改变的:“黑车”生意少了

  • 2017-03-22 17:25:12
  • 北京晚报

“黑车”生意少了,生活半径提升,平底鞋可能大卖

被共享单车改变的……

共享单车改变“地铁房”定义,引发房地产市场变革……近日,一则网贴引发热议。

无论其内容是否夸大,在人们的视线被共享单车的是是非非所吸引时,共享单车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却是事实。

这改变既包括出行方式的替换,也包括生活半径的提升,并渐渐改变个体、家庭乃至社区的生存形态。而反映到我们眼中的,则是小区周边黑车减少、社区公园游人增多……

微循环顺畅

“黑车”生意少三成

上午8点刚过,北五环外溪城家园小区外,专107路公交车站旁,等着拉客的七八辆“黑车”排成一排,队列延伸至西侧十字路口。

“还差一位,还差一位!上车就走,立水桥南地铁站!”排头的“黑车”师傅,站在车外高声招揽着顾客,在他身后,两个等客的司机自顾自地抽着烟,不声不响盯着手机。

就在车站不远,小区出口时不时有骑着共享单车的居民出入。小区门口,十几辆或黄或橙的共享单车歪歪扭扭地摆着。不到2分钟的光景,就有3位小区居民走出,扫码上车,扬长而去。

顺着“小黄车”离去的方向望去,公交车的红色号码牌出现在拐角,车站的人群顿时向前骚动起来,已经坐上“黑车”的两名乘客,也走了下来,掏出了兜里的公交卡。

看着一切在眼前发生,陈师傅只能露出一丝苦笑,手上帮下车的乘客扶着车门,嘴里却小声骂了一个脏字:“×!”

就在这半年里,与许多“同行”一样,陈师傅的生意每况愈下,如今寒冬渐退,他的活计却是雪上加霜。

“少了三成吧,因为什么还用说吗。”陈师傅冲着远处的共享单车努努嘴,语气中透着无奈。一个月前,小区附近停放的共享单车还稀稀落落,如今几乎每个单元门口都有两三辆停放。

在陈师傅眼中,共享单车正在迅速占领“最后一公里”的通行方式,这似乎已成为不言自明的事实。悲哀,但无解:“发展也太快了,你见过没有?有卡车一车车地往地铁站运。”

来自中国自行车协会官网的一组数字,映衬着共享单车业务推进的速度:2016年以来,全国各地出现的共享单车品牌约有15至20家,总计投放数量超过200万辆。2017年,预计投放总量将呈现井喷式增长,极可能接近2000万辆。另有媒体以产能推算,共享单车数量将达到3000万辆。

“车多点儿当然好了,也就‘黑车’司机觉得不好。我家门口这条路,让‘黑车’堵了几年,现在可通了。”家住霍营的孙一楠,正享受着共享单车带来的变化——既包括被共享单车占用的人行便道,也包含“黑车”消退后让出的道路资源——相比较下,他认为利大于弊:“每天路上我至少可以快5分钟,那么能省出多少个‘5分钟’?”

生活半径提高

公园“挤”满骑车人

事实上,共享单车动的不仅仅是“黑车”的“奶酪”。由于出行方式的改变,承担社区微循环任务的公交车,将同样受到影响,只是这影响没有那么直观,不容易引起关注。

“我家离地铁站两三公里,骑车挺好,不挤,快,顺带锻炼身体了。”半年前,家住溪城家园的刘洋,成为共享单车最早的使用者之一。那时车还需要定位才能找到,远达不到随处可见的水平,“最开始我的想法,这车是出去办事用起来方便。没想到,现在需求各种各样。”

刘洋笑言,家中早有自行车的他,原本却没有骑车去地铁站上班的想法:“可能是路上都这么骑吧,你不觉得最近骑车的多多了吗。我觉得今后骑车的人会越来越多,跟十几年前一样。”

网络上亦有人与孙一楠有着相似的观点,认为共享单车的出现,将改变居民短途出行的习惯,进而改变居民的生活半径,乃至生活本身。

“住这边也有5年了,今年才开始过来遛弯。”位于溪城家园以北的东小口森林公园,虽算不上知名景点,每逢周末,仍会有为数不少的周边居民前来游玩。而家住旭辉奥都的张先生,直到有了共享单车,终于下决心来看看:“之前都去立水桥公园,那个公园离我近些。”

东小口森林公园距离张先生家约有1公里的距离,立水桥公园仅有100米,虽然前者的面积与设施都更为丰富,但二者900米的距离,却成为张先生选择的“门槛”:“确实是有了共享单车后,觉得骑着也没多远,就过来了。现在我还骑车去奥森,邻居有好几个这样的。”

仅凭直观,张先生的“同好”便不在少数。周末上午11点,东小口公园内的主路与湖边,骑行共享单车的游客随处可见。围绕公园入口附近的一处湖泊,同时间就有十余名骑共享单车的游客。一名公园工作人员表示,入春以来,入园游客骑车者明显增多,且多数都是骑着共享单车:“这事不好说,按说也不该骑车进来对吧。”

社区业态转变

小时工学用共享单车

如果说共享单车给居民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那么,对于与居民相关的社区业态,其影响则更为潜移默化。

“感觉挺微妙的,就比如离我家两站地有个超市,原来我从来不去,可有了共享单车后我就去了。”刘洋表示,共享单车给自己带来的改变,远不止上下班通勤:“明显觉得那超市人比原来多,边上的水果超市人也特多,不少骑车去的。冲这个劲头,今后改变房地产也不是不可能。”

相对于刘洋的生活化描述,网络上的一张图片,则更为戏剧化:照片中,一位中年男子坐在一堆破旧的共享单车中,正低头修理手边的单车。照片的说明文字颇为逗趣:“这位大爷说他干大半辈子修车,从来没想过会去大公司上班,现在倒好了,好几个公司要聘请他。‘六险一金’加年终奖,突如其来的幸福总是给有技术的人。”

“半年前,物业清过一次楼道里的‘垃圾自行车’,之后就再没有新车出现。一开始我还没想明白,看了这图片才明白,大家都骑共享单车了,不用自己买车,坏了有人给修。”在网友“many”看来,共享单车的影响将慢慢浮现。例如“many”家中雇的小时工阿姨,最近就在努力学用共享单车,“她说骑车方便,每单活儿之间能省十几分钟,没准一天就能多接个单。感觉大家的习惯和心态都是慢慢变的,有个氛围的作用,现在只是开始。”

围观

共享单车

促进平底鞋销售?

■崇崇:因为学校实在太大,学校里有很多骑人力车的大叔,我们这边叫“小红帽”。收费是一个人四块,两个人六块。我刚来的时候觉得实在太贵了,根本舍不得坐。但还是有很多人花钱坐车。有了共享单车,大叔们寂寞了很多,好像乘坐人力车的人数锐减了。

■chalkit:改变服装业,为了骑车,穿短裙的人少了。

■明心亮空:摩拜的成功标志着按时、按次、远程付费得以实现,是一次产业革命。共享经济,不,租赁经济是未来的主流!举个例子:面馆,老板想买洗碗机和削面机等,但这些设备有些贵,需要好几万,超过半年利润,很是犹豫;这时有公司把洗碗机和削面机租给老板,每月月租2000元,每月超过100小时,每小时再收10元;老板和设备厂商皆大欢喜,老板效率提高,设备厂商销量提高。

■sharnodo:最近胖了打算办张健身卡,本来想办家门口的A健身房,后来觉得两公里外的B健身房环境更好。搁以往肯定不会考虑距离家门口五百米外的健身房,但是现在想着骑小红车小黄车也就是几分钟的事儿,于是就办了B卡。健身房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原本只能覆盖1公里内的小区写字楼,现在共享单车的出现让这个覆盖范围至少达到半径3公里以上,面积上看覆盖范围翻了好几倍。

■王小木:促进口罩行业的发展。一般骑自行车的很多人都戴口罩。跟口罩相类似的,可以促进长袖手套的发展、墨镜行业的发展。

■liwenbo:目测西湖景区自行车租赁的生意要倒闭(原价20元/小时)。

■大马怪:作为大学生来说两句话。刚来的时候短短一个月被偷了两辆单车。自从有了共享单车,九眼桥的二手单车市场那些销赃生意就一落千丈了。我只想说,干得漂亮!

■梅花笛:双肩包,平底鞋会不会越来越多人买?夏天快到了,骑车会晒黑哦,做一批面纱到地铁站叫卖去。

(网友观点来自于网络)

主笔:吴楠  插图:宋溪

  • 编辑:综合编辑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