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玉青

今年是评剧界重要人物小白玉霜离世50周年,这令我又回忆起与她相处的日子。
小白玉霜,原名李再雯(1922—1967),因此我一直称她再雯大姐。我和她是通过元隆绸布店东家孙仲凯的妻子李淑滋(我称其大姑妈)认识的。我的父亲从鸿藻是眼科医生,1962年再雯大姐的丈夫汪明徵罹患眼疾,经大姑妈介绍由北京来津找父亲诊治。那天,再雯大姐夫妇上午来到我家,经父亲检查后发现眼疾并不厉害,只需药物调治即可。父亲给开了些药,嘱其慢慢服用。当天中午,我母亲(再雯姐称为二姨)亲自下厨,做了红烧比目鱼和辣子炒田鸡腿,这些都是再雯姐最爱吃的。吃完饭休息了一会儿,我陪再雯姐去看禹芳姨(评剧演员新翠霞)。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再雯姐,她的举手投足是那么美。那年我十五岁。
那段时间,我经常身负两个使命去北京,一是把父亲新开的处方给再雯姐的爱人送去,另一个是给父亲买阿尔巴尼亚香烟。当时再雯姐住在锦什坊大街,印象最深的是墙上挂着一张她和毛主席握手的照片,有半人多高。通往卧室的门上方,是一张她年轻时的半身照,漂亮极了。由于我特别喜欢她,就找她要照片。她送了我两张,一张是她1962年的结婚照,一张是《杜十娘》剧照。结婚照的背面,有她和丈夫汪明徵的签字。
1962年国庆节,再雯姐请我去北京,晚上在天安门观礼台上看烟花,这让我终身难忘。还记得一个趣事,再雯姐带我到政协礼堂吃饭,当时遇到一个人,她向对方介绍说“这是从大夫的女儿”。对方当时说了一句:“问你父亲好。”我礼貌地回答:“谢谢您!”等坐下吃饭时,我悄悄地问那是谁?大姐笑着说:“侯宝林,他和你父亲很熟。”
汪明徵的眼疾经父亲调理治愈了,再雯姐特别感激,盛情邀请我和父母去北京。当天晚上,他们请我们在鸿宾楼吃饭。再雯姐非让我点一个菜,我不好意思。她捏了我嘴巴一下:“别装了,不点,晚上不带你看戏。”我拗不过,只好点了最爱吃的玉米鸭掌。愉快的晚饭之后,再雯姐请我们去看她彩排《李双双》。看再雯姐在舞台上扮成农家妇女泼辣能干,爱恨分明,神采奕奕,真让人喜爱。只可惜的是,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再雯姐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