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 鲁腾
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气温高、湿度大、风力小,当人们又热又躁的时候,会选择吹空调和吃冷饮来给自己降温。但这种冰爽的感觉,您可要适度。除了这些,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但您知道吗,高温下喝水也是有学问的。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也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中医认为,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小暑过后,炎热的时节才算是真正的到来,闷热、湿度大、风力小,人易感到困倦烦躁和不安,食欲也会随之下降,喜欢吃一些冰爽的食物,西瓜、冷饮、凉菜、海鲜、啤酒,尤其年轻人喜欢一边吃烧烤一边喝冰镇啤酒,这些食物在给我们带来清爽的同时,也为我们的健康带来了隐患。
贪凉隐患多
夏天人们普遍喜欢吃生冷的食物,尤其喜欢喝冰镇饮品,也普遍喜欢吃水果,而很多水果是凉性的,这样就很容易使人的脾胃受到伤害。
●生冷食物损伤脾胃
生冷、冰镇这些因素会使人的肠胃变得更为脆弱,再加上外界的刺激,就很容易导致肠胃炎发生。夏季餐桌上少不了有凉拌菜,一定要将蔬菜水果洗干净后食用。气温高,细菌繁殖快,食物保存不当很容易变质,当天吃剩下的食物放到冰箱后要尽快食用,套上保鲜膜,食物也会受到细菌的侵袭,食用时要彻底加热。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肠胃功能还不健全,过多的吃冰淇淋就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也会伤害到牙齿。宝宝吃冰淇淋后,胃黏膜容易受到过冷刺激,使得血管强烈收缩,从而导致宝宝的胃分泌紊乱,致使病菌顺利进入肠道从而引起腹泻。
●剧烈运动后忌“三冷”
在炎热的天气下剧烈运动后不要马上喝冷饮、吹空调凉风或洗冷水澡。突然的寒冷刺激可引发人体外周血管收缩,造成血压一过性突然升高,严重的会引起冠脉痉挛、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可能引起恶性心律失常而引发心源性猝死。
●室内外温差不超7度
年轻人喜欢在家里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时间久了会有口鼻发干、喉咙发痒、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关节也感到隐隐作痛。更有甚者在家整天开着空调或大汗淋漓地从外面进屋,把温度调得很低,甚至跑到空调下面直吹,导致头疼眩晕,这都是空调病的表现。因此,在家使用空调不要将温度调至过低,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7度,也不要直吹身体,切记不能贪凉。
补水有学问
“冷饮、空调、泡泡澡”是这炎热天气里的三大法宝,让处在高温的人们顿时凉快了许多。除了这些外,喝水是必不可少的,大口大口的喝水可以补充自己身上流失的水分。但高温下喝水是有学问的。
补水量因人而宜
夏天很容易出现脱水、缺水的情况,所以一定要多喝水补充身体所需要的水分和营养。否则,就会容易让血液更黏稠,造成血管堵塞。
因此,在炎热的夏季要注意补充水分,不同年龄性别的人,水的需要量不一样,儿童每天需要喝水800-1400毫升,成年人需要量是1500-1700毫升。在出汗多的情况下要多喝一些,也可以观察尿液颜色,如果尿液颜色深黄,表明饮水量不够,如果尿液颜色是淡黄色,表明饮水量够了。
最佳饮品白开水
白开水是日常生活中的最佳饮品,可以为机体提供一定量的钙、镁等矿物质。白开水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饮用水。矿泉水、矿物质水、纯净水等也可以作为一种选择,但不宜作为主要的饮用水。
最适宜喝水温度
喝水也需要科学的方法,喝凉水会使胃肠黏膜突然遇冷,从而使原来开放的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胃肠不适甚至腹泻。而过烫的水进入食道,易破坏食道黏膜,诱发食道癌。
最适宜的喝水温度是10℃-30℃。夏季流汗损失的不仅仅是水分,还有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因此天热时应喝些淡盐水补充钠,自制绿豆汤、柠檬水等不仅消暑降温,还能补充维生素等多种营养。
水含嘴中分次咽
喝水时,不少人习惯一口气喝完,但这种饮水方法对健康并无好处。快速大量喝水会迅速稀释血液,增加心脏负担,也容易把大量空气一起吞咽下去,引起打嗝或腹胀。
正确的喝水方法是,把一口水含在嘴里,分几次咽下。喝水时间应分配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原则是少量多次,每次200毫升左右。
喝水也要吃水果
除了喝水,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水分的水果和蔬菜,如黄瓜、西瓜、番茄等,果蔬中的水分比起普通的水更容易进入细胞。因此,在喝水的同时,也要“吃”水。另外,水果、蔬菜还富含各种抗氧化剂、多种矿物质及重要的B族维生素等,对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衰老、抵御疾病都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