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高珊珊)“夜里终于又能安静睡觉了。”69岁的张玉珍这样评价西城区什刹海地区环境整治行动,在她和周围的老街坊看来,随着酒吧违规自建的露天和店外吧台区全部拆除,音响声音有所降低,久违了近20年的“静生活”,又重新回到了这片北京城二环中惟一临“海”的老胡同里。
荷花市场中,一间间酒吧门外,原本摆得满满当当的室外桌椅不见了,露出了临水木栈道原本的深棕色地板,一片娇艳的荷花临湖照影,引得游人纷纷驻足拍照。一路行至银锭桥,只闻行人谈笑声,震耳的音乐声则已然消失。烟袋斜街里,一间间店铺的店员将货物摆满柜台,笑容满面地为上门的顾客做讲解,却绝不越“雷池”一步,没有一家将货架摆到店铺门外。
顺着什刹海旁的胡同一路往西走,酒吧街处过往行人的谈笑声、自行车的响铃声逐渐隐去,约5分钟后,前海北沿一带的胡同里,已是一片静悄悄。张玉珍和邻居马凤兰就坐在院门口阴凉处的马扎上,摇着扇子,慢悠悠唠着嗑。
“真正的老北京胡同,从来不会沸反盈天。”吉它吧老板张伟程是土生土长的什刹海人,2003年他利用自家小院中5间临街的平房,开起了这座前海第一家酒吧。他也曾利用平房屋顶,私自搭建了2层露天吧台,并在店外布置了20多张沙发台座。什刹海地区的名气越来越大,年均接待游客数一路激增到4000万人次,酒吧也越开越多。随着同行竞争增多,张伟程也不自觉地增大了用于揽客的露天音响音量。今年什刹海地区整治环境,张伟程突然回想起,他十几岁时老胡同里的宁静与悠闲,主动拆除了自家的露天吧台,还给周边酒吧老板做思想工作。
自今年以来,什刹海风景区共拆除违法建设4000余平方米;整治七小门店740余起,无证无照经营1300余起,压缩胡同游三轮车40辆,取缔旅游观光电瓶车20辆。在整治的同时,什刹海街道办事处不断推进景区完善游览设施,完成大运河什刹海段景观提升方案设计,重新编写76处景点讲解词,实现了免费WIFI全覆盖,提升整体旅游品质。
什刹海老街坊重新得回静生活,是西城区众多居民在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中获益的一个缩影。今年下半年,该区结合区域内大杂院较多的实际情况,还将试推登记制腾退,只要大杂院内有一户居民愿意腾退,就可以单独签约;而按照现行腾退措施,只有大杂院内所有住户都同意腾退,才能签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腾退整体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