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坛公园地处西城,月坛又称夕月坛,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月神的地方,也是北京著名的五坛八庙之一。这里山水相依,非常有古典韵味,中秋节,不妨约上亲朋好友,一起去月坛公园赏月吧!
月坛的历史
北京月坛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西,月坛北街路南。月坛公园占地8.12公顷,分为南园和北园两部分。北园以红砖绿瓦的古建筑和规则式的道路为主要特征;而南园则以山石水池、迂回曲折的园路组成一个自然山水园的格局。月坛原名“夕月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秋分日祭夜明神(月亮)和天上诸星宿神祗的地方。明代才子徐渭曾赋七律诗《驾幸月坛群望西街》一首,描写当时皇帝祭月场景:玉露清秋湛碧空,金舆夕月引群工。红云自结龙文上,彩仗如移桂影中。壁畔常仪端捧鬯,郊西新魄正垂弓。布衣久分华山侣,笑向归驴堕晚风。清代乾隆皇帝也留有五律诗《乾隆十三年御制八月朔日秋分夕月诗》一首:少采当秋仲,禋宗重夜明。九经循白道,万物荷西成。朔魄将临望,亏轮本是盈。银蟾与丹桂,齐语任闲评。清末,坛庙荒废。民国年间,先后在坛内设立过兵营和中学。日伪统治时期,坛内古树被砍伐殆尽。
1955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将月坛辟为公园。
1983年,在公园南部新建了月坛蟾宫、天香院、揽月亭、霁月亭、爽心亭和月桂亭等诸多以月为主题的景点,种植了婆罗树、悟桐树、石榴树和桂花等名贵观赏树种,扣住了“月”的主题,突出了秋的意境,成为北京一处优美的赏月和游览胜地。
1987年在西南角修建月下老人祠,其内有月下老人塑像及描绘月下老人神话传说的大型壁画。
2004年,北京市和西城区政府对月坛进行了修整和改建,重建了坛墙,园内种植了大量松柏树木,修缮了古建筑;钟楼、天门、神库等古建筑均保存完好。
2006年5月25日,月坛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最佳赏月地
月坛公园最多的就是“带月主题”的凉亭了。雕梁画栋,廊角飞檐,每一处都透着古风古韵,尽显皇家风范。中秋佳节,来这里赏月,仿若穿越古代,来一次与时空的对话!

月坛公园
地址:西城区月坛北街甲6号
交通路线:乘13、15、19路公交车到月坛公园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