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挂甲峪村的发展

  • 2017-11-15 11:29:28
  • 北京平谷

五月初花期已过,放眼望去,满山的翠绿带着泥土的芬芳,一缕春风吹过,那扑鼻的香味迎风飘来,此时此刻,应该好好享受这份安逸和宁静,祥和的新农村,带着袅袅的炊烟开启了新的一天,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整个村庄,一切都是那么唯美。

村委会里嘈杂音乐声,欢笑声打破了这些宁静,人们似乎都在议论着,高兴着,探讨着——五月对于挂甲峪人来说就要揭开了新的篇章(15.5亿年的火山温泉即将开业),在党的富民政策关怀下,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在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列主义的引导下,在村党支部带领下,村两委班子和挂甲峪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或许正是这种奋斗的精神感动着天和地,赋予了这片土地一片新的生机。

当年一个被叫做穷窝的小山村演变成远近闻名的魅力新型农村,奋斗是何其的艰辛,正是有了一种信念,坚定的信念——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才铸造了今天的成绩,昔日的穷山恶水,羊肠路,荒山头,吃水更是贵如油,荒山野岭鸟不栖,有女不嫁挂甲峪,这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正是这样恶劣的环境迫使挂甲峪人转变思想,在党的领导下,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挂甲峪89年北京是山区第一条柏油马路在这里诞生,要想富先修路,由此开始,挂甲峪走上了一条向着阳光,奔着小康的发展之路,最初村里办了工业,(铁锹厂,瓶冒厂)有了自己的产业支柱来做后盾,但是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我们要双条腿走路,万一企业受到了国际市场的风波,那站不住脚,倒台了怎么办?经党支部开会决定既然是农民,我们还是要靠山吃山,搞好生态建设才是我们农村的发展之路,97年提出了坚持山水林田路综合开发,顶坡沟立体开发,高标准规划设计一次成型到位,坚持走出一条生态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山区致富之路,当然改革创新也是很重要的,进而提出了“十上山”:就是把致富道路修上山,水利蓄上山,优质大桃栽上山,畜牧养上山,科技文化跟上山,电信网络不上山,再生能源用上山,有机果品改上山,生态别墅建上山,和旅游客人住上山。村党支部大胆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进一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十化”工程:土地使用节约化,资源占有股东化,经营管理公司化,分配方式股份化,产业发展规模化,发展决策民主化,综合发展科学化,生产生活环保化,居住条件别墅化和生活水平小康化。村集体又进一步壮大,进而产生了“十变”:产区变景区,劳动变运动,外销变内销,产品变礼品,农民变股东,分居变团居,落后变先进,贫穷变落后,愚昧变文明,精神变物质。敢为人先的挂甲峪人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新的作为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誓要把挂甲峪发展成为“十一大”:大旅游,大文化,大发展,大果园,大花园,大乐园,大公园,大温泉,大漂流,大溶洞,中小学生大课堂。挂甲峪小山村大世界,挂甲山人大创意。在党的支持下,在百姓锲而不舍的精神下,这个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农村来讲,上有中央,下有党支部,落实党的精神,要想富跟着党支部,给你指出致富路,家家住上了小别墅,大搞环境整治实现了京东绿色季节小江南,村民土地入股变股东,在市区镇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和各委办局,文化局,教育部门,和民俗旅游引导各界人士来到挂甲峪与民同乐,同享,把精神文明带进了山区,07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弘扬正能量,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要建立我们的山区中国梦的特色,结合文化,生态,持续,我们计划在五年之内实现一个北京国际型生态环保文化度假村。

挂甲峪村有了自己的造血功能,有自己的产业链,结合农林公司,附件厂,旅游集团,餐饮,现在温泉也建了起来,15.5亿年的古火山,火山岩围绕着火山泉,四周丛林环绕,老民房高级温泉会所,让你体验别具一格的乡村生活,长寿泉,美丽的五朵金花池嵌入桃花园内,桃花树下桃花仙,享受姐妹的欢乐。

  • 编辑:刘若冰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