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龙网综合报道无人驾驶,这一“未来”感十足的场景正快速驶向我们的生活!
12月18日,北京市交通委等部门联合制定发布了《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 》、《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两份文件,为无人驾驶车辆上路提速。
北京市出台的无人驾驶路测新规,是全国第一个针对无人驾驶的规定,将打破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的窘境。这也意味着无人驾驶车在北京将合法上路测试了!“李彦宏们”上路不用担心吃罚单了!
在这里,我们就来聊聊,什么是自动驾驶?谁可申请自动驾驶测试?怎么测?在哪里测试?如何保证道路测试的安全?

【事件】
北京出台自动驾驶新规
两份文件明确,在中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因进行自动驾驶相关科研、定型试验,可申请临时上路行驶,但申请道路测试的车辆必须符合国家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并且具备自动、人工两种驾驶模式。
上路测试前,测试车辆必须先在封闭测试场内按相关标准进行测试和考核,考核结果经专家评审,通过后才允许上路测试。
上路测试期间,车辆配备一定驾龄经验、熟悉自动驾驶系统的测试驾驶员,让测试车辆处于“有人驾驶”状态。
测试车辆需在指定区域、指定时段内测试。区域的选择将选取人流量少、车流量少的地段,时间段的选择将避开早晚高峰的时间段,不会对正常交通产生过多影响。
此外,上路后,测试单位必须购买交通事故责任保险或赔偿保函,如果测试车辆在测试期间发生事故,认定测试驾驶员为车辆驾驶员,按照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由测试驾驶员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测试车辆在进行道路测试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测试驾驶员应立即停止测试,同时测试主体应向自动驾驶测试管理机构报备。
发生交通事故后二十四小时内,测试主体应将规定时间段的自动驾驶数据上报给自动驾驶测试管理机构。事故责任认定后十个自然日内,测试主体应向自动驾驶测试管理机构提交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原因分析报告等相关材料。
由测试车辆全部或部分责任引起人员伤亡、车辆损毁等重大事故的,由自动驾驶测试管理机构暂停测试主体测试资格,测试主体应交回所有临时车牌照,并认真进行整改,重新申请评估。
有评论指出,此次北京市发布了有关指导意见,虽然只是我国在自动驾驶立法工作方面迈出的一小步,但对推进相关技术发展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的合法开展,将推动技术走向成熟,也将促进自动驾驶产业获得社会更广泛的认同。
【新规看点】
自动驾驶车辆须配驾驶员应急
“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规定,在中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因进行自动驾驶相关科研、定型试验,可申请临时上路行驶。申请道路测试须具备自动、人工两种驾驶模式,可在两种模式间随时切换。
在路测阶段,不管车辆是否能完全自动驾驶,必须配置驾驶员应急。具体为,每辆车都要配备有一定驾龄经验、熟悉自动驾驶系统的测试驾驶员,正常情况下,测试驾驶员监控车辆的运行,在特殊或紧急情况下,由测试驾驶员接管测试车辆进行驾驶操作,确保车辆行驶安全。测试的车辆还必须安装监管装置,可以随时监测驾驶员的驾驶行为。
“无人驾驶”车辆须“有人赔偿”
在车辆安全方面,新规规定,上路后,测试单位必须购买交通事故责任保险或赔偿保函。
如果测试车辆在测试期间发生事故,按照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一旦发生事故,市民也无需担心“无人驾驶”车辆无人赔偿。根据规定,测试车辆测试期间发生交通事故或交通违法行为,认定测试驾驶员为车辆驾驶员,由市公安交管部门按照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并由测试驾驶员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测试车应装视觉提醒器
视觉提醒装置是测试车的标配。测试驾驶员应能通过该装置,实时了解自动驾驶系统运行状况。
不仅如此,自动驾驶系统应具备安全警告提醒功能,在测试车辆遇到自动驾驶系统失效时,立即提醒测试驾驶员接管车辆。在自动驾驶系统发出警告提醒后,测试驾驶员不能接管车辆执行物理驾驶,测试车辆应具备紧急制动功能。
测试的车辆还必须安装监管装置,可以随时监测驾驶员的驾驶行为,采集车辆位置以及车辆是否处于自动驾驶状态等功能。同时,车上的自动驾驶数据记录装置应能全过程实时持续记录测试时的传感相关数据。记录的相关数据应包括周边环境信息、车辆运行信息、车辆操作信息等。数据记录装置在测试车辆发生碰撞、失控、脱离自动驾驶状态等状况时,至少能够记录事件发生前60秒至停车时间段内的相关数据。
出事故由随行司机担责
有关自动驾驶引发交通事故的新闻曾在网上传出,为避免纠纷,《指导意见》对事故认定等细节进行了明确,其中提到,测试主体应与测试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测试车辆测试期间发生交通事故或交通违法行为,认定测试驾驶员为车辆驾驶员,由市公安交管部门按照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并由测试驾驶员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同时,测试车辆在进行道路测试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测试驾驶员应立即停止测试,测试主体应向自动驾驶测试管理机构报备。
全责重大事故将被暂停测试资格
《指导意见》中明确,由测试车辆全部或部分责任引起人员伤亡、车辆损毁等重大事故的,由自动驾驶测试管理机构暂停测试主体测试资格,测试主体应交回所有临时车牌照,并认真进行整改,重新申请评估。
《指导意见》提到,发生交通事故后二十四小时内,测试主体应将规定时间段的自动驾驶数据上报给自动驾驶测试管理机构,并在事故责任认定后十个自然日内,向自动驾驶测试管理机构提交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原因分析报告等相关材料。
虚假申报将永久取消申报权
道路测试是自动驾驶从研发到规模化应用的关键环节,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市交通委、市公安交管局等部门将综合考虑道路技术条件和交通流量等因素,选择第一批可用于实际测试的道路。
交通部门透露,所选择的测试道路将包括城市主干道、支路、红绿灯路口等多种交通场景。测试过程中应严格根据测试计划进行测试,不得超区域超时段进行测试。同时,不得在道路上进行制动测试。
若测试主体存在违规行为,第三方授权机构有权取消其申报的所有测试车辆的测试资格,并定期公布相关测试主体名单。同时第三方授权机构1年内不接受其提交的申请。测试主体应对提交的所有材料及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法律责任,否则,将被取消该测试资格,并不再接受该测试主体的相关测试申请。
【现状】
多家企业试水无人驾驶
自动驾驶是提升道路交通智能化水平、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带动交通、汽车、通信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利契机,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突破性进展,自动驾驶核心技术日臻成熟。
据介绍,北京市目前已基本实现自动驾驶全产业链聚集,成为全国自动驾驶技术、人才、企业的聚集地。在涉及自动驾驶的人工智能、软件开发、地图定位、运营管理、芯片制造、传感器、通讯、车辆制造等领域均有技术水平领先的企业。像北汽、北京奔驰、长安汽车等车辆制造厂,以及百度、驭势等互联网企业均已研发出高性能的自动驾驶车辆和系统。
【影响】
或将打破发展窘境
合规上路倒计时
现如今,无人驾驶在市民的生活中并不陌生。4个月前,李彦宏测试无人驾驶车辆随即“吃了罚单”一事,让无人驾驶技术成为热议的话题,但也留下了诸多无奈。
目前,《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版未将无人驾驶纳入其中,驾驶的定义也是有真的个人在驾驶。很多无人驾驶方面的路测也在国外进行。受制于法律法规,无人驾驶技术也无法商业化、大众化,一直处于“未来”中。
北京市出台的无人驾驶路测新规,是全国第一个针对无人驾驶的规定,将打破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的窘境。
新规的落地,意味着企业期待已久的合规上路已近在咫尺。
而待未来测试成熟后,未来无人驾驶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效力。
【展望】
市场前景可观
近些年随着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国内各车企参与无人驾驶汽车研发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有研究机构统计指出,到203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售量将达1180万辆左右,其中中国市场所占份额在24%,即280万辆左右,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公司给出了无人车上市的明确时间表。百度11月表示,将在2018年7月实现无人驾驶小巴车小规模量产与试运营;长安汽车、景驰科技近期宣布,将在2020年实现无人车量产;蔚来汽车今年初也曾透露,公司的无人车将在2020年上市。这其中,互联网三巨头BAT的深度布局尤为值得关注。有分析指出,随着阿里投资小鹏汽车的消息被得到证实,腾讯力挺蔚来汽车,百度看好威马汽车,阿里强力背书小鹏汽车的三国格局已经形成。
在业内看来,随着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测试有了政策法规的支持、规范,一个偌大的新市场已蓄势待发。

【释疑】
什么是自动驾驶?
《指导意见》指出,自动驾驶功能是指自动驾驶车辆上,不需要测试驾驶员执行物理性驾驶操作的情况下,能够对车辆行驶任务进行指导与决策,并代替测试驾驶员操控行为使车辆完成安全行驶的功能。自动驾驶功能包括自动行驶功能、自动变速功能、自动刹车功能、自动监视周围环境功能、自动变道功能、自动转向功能、自动信号提醒功能、网联式自动驾驶辅助功能等。
什么样的单位能申请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
能申请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的单位必须为:在中国境内注册的,进行自动驾驶相关科研、定型试验,需要临时上路行驶的独立法人单位。
目前像北汽、北京奔驰、长安汽车等车辆制造厂,以及百度、驭势等互联网企业均已研发出高性能的自动驾驶车辆和系统,可申请测试。
对自动驾驶道路测试驾驶员有什么要求?
只要有驾驶本就能对自动驾驶车辆进行上路测试吗?《细则》明确,测试车辆的驾驶员应具备有三年驾龄以上、且无毒驾、酒驾经历,熟练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驾驶理论、交通安全心理学等安全驾驶知识,并充分了解自动驾驶系统技术体系、自动驾驶测试车辆结构及自动驾驶测试系统等相关知识,尤其应具备随时接管测试车辆的能力。也就是说,只有无不良驾车记录的老司机才能进行跟车测试。
如何保证道路测试的安全?
对测试车辆有严格要求,测试车辆必须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标准。测试车辆具备自动、人工两种驾驶模式,并可随时切换;测试车辆必须安装相应监管装置,能监测驾驶行为和车辆位置;上路前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测试车辆在上路测试前,必须先在封闭测试场内按相关标准进行测试和考核,考核结果经专家评审,通过后才允许上路测试;道路测试是处于“有人驾驶”状态,自动驾驶测试车辆需按规定悬挂号牌、标识,每辆车都要配备一名有一定驾驶经验,熟悉自动驾驶系统的测试驾驶员,随时监控车辆,保障车辆安全行驶,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随时人工接管车辆。
测试车辆临时车牌照到期、测试车辆发生自动驾驶系统重大升级、重大变更或测试车辆发生改变的,需要重新申请测试资格。自动驾驶公开道路测试实行科学监管措施。自动驾驶测试管理机构可以通过在测试车辆与测试区域路侧安装设备,对测试主体的测试过程进行监管。测试主体违反管理规定进行测试的,自动驾驶测试管理机构有权终止其测试资格,并定期公布相关违规测试主体名单。
自动驾驶车辆会在哪里测试?
测试车辆将在指定区域、指定时段内测试。区域的选择将选取人流量少、车流量少的地段,时间段的选择将避开早晚高峰的时间段,不会对正常交通产生过多影响。
如何认定测试期间的交通事故?
测试车辆测试期间发生交通事故或交通违法行为,认定测试驾驶员为车辆驾驶员,由市公安交管部门按照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并由测试驾驶员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自动驾驶测试申请流程
1、 测试主体向第三方授权机构提出申请、提交申请材料,待第三方授权机构审核;
2、 通过申请后,安装符合技术要求的监管装置供专家组评估
3、 评估申请通过后,持审查意见及自动驾驶测试标识30日内到本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临时行驶车号牌
本文综合自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晨报等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