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碧山房遗址考古有新发现 圆明园首现半圆形码头

  • 2017-12-22 10:35:38
  • 北京信报

信报讯(记者王萌)12月21日,圆明园管理处展示紫碧山房遗址保护、利用与展示工作进展。

北京考古又有新发现

2016年至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紫碧山房遗址进行了一期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清理出值房、宫门、紫碧山房殿、含余清、澄素楼等建筑遗迹及码头、石桥、围墙、道路系统、河道、山体、排水道等附属设施,出土瓷片、琉璃及石质建筑构件等少量文物。其中,圆明园首次发现了半圆形码头,是一次重要的考古新发现。

紫碧山房遗址位于圆明园西北隅,建筑以宫门为首,散布于山体之间。山体西面为一湖泊,湖中央为澄素楼。湖泊自出水口向南继而向东,为北长河。主体部分占地1.37万平方米,西北两面皆倚园墙,南为圆明园内大墙。遗址为一处人工山地风景园林,俗称寒山。该景区始建于雍正时期,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前后,对该景区进行了大规模改建。目前地表仅可见东侧围墙残迹和假山,北部现状房屋。

遗迹布局与乾隆时期吻合

通过发掘确认了紫碧山房现存遗迹布局与乾隆全盛时期基本吻合,并发现下层可能属于雍正时期的遗存,为探讨该景区的修建历史提供了考古依据。考古发掘资料与历史资料样式雷相互印证并弥补其不足。样式雷图档上宫门南侧、东侧均临水,但从发掘情况看,宫门东侧为陆地,未发现河道堆积,北长河泊岸也与宫门东南角相接。这些遗迹为圆明园遗址考古工作积累了新的考古资料,丰富了圆明园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

摸清建筑遗存工程做法

同时还发现了早期散水、早期墙基、山体拦土墙及“满堂红”基础、排水道、石板路等新遗迹现象,基本摸清了该建筑遗存建于三合土夯筑的满堂红基础之上的工程做法。其中大部分建筑基址的满堂红基础是近几年圆明园考古发掘见到的最厚的,有的厚达两米,体现了清代皇家对建筑质量精益求精的追求。信报记者 苏冠名/摄

  • 编辑:祁悦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