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北京一到这几个书店就被深深吸引

  • 2018-03-09 14:19:06
  • 北京旅游网综合

电子书泛滥的互联网中,文字质量参差不齐,文学的快餐给传统纸质书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小型书店生存岌岌可危,但属于文青的你,这种小书店想必最适合你了,小编今天推荐几家北京比较具有特色的书店,看看有没有你没去过的。

1.言几又(中关村店)

文艺气息很高的综合性书店,看书,购物,下午茶,听讲座,都可以在这里实现。大部分空间是书的海洋,一小部分是是休闲的咖啡厅。周末在这里会有一些活动、讲座哦。

北京言几又书店是一家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自我和个性的创意生活体验一体店,它有书,但它不只是书店;它有咖啡,但它不只是咖啡店;它有文创产品,但它不是只是创意市集;它有食品,但它不只是食品店;它有画,但它不只是画廊。言几又是融合了多元素的设计空间,汇聚了当下最具代表性的时尚品牌。2014年6月20日,全国第一家言几又门店——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店正式开业。

地址:图书城西大街35号3幢一层(中关村创业大街内)

2.商务印书馆涵芬楼

格调高雅的古藏书楼,透过玻璃橱窗可以看到满店图书,上架图书总计4万余种,主要包括工具类图书及人文社科类图书。楼下有商务三联和中华书局的专门柜台。

涵芬楼在商务印书馆创办已111周年、是商务印书馆上海时期的藏书楼,它的创立可远溯到1904年。其时,戊戌维新人物、翰林出身的张元济主理商务印书馆的编务,在编辑工作中,苦于找不到好的善本,遂创设涵芬楼,取含善本书香、知识芬芳之意。1909年,正式以涵芬楼命名。涵芬楼从收集善本古籍开始,继而中外图书兼收,凡遇国内各家藏书散出者,总是尽力搜罗;日本欧美各国每年出版的新书,亦尽量购置;到1924年,涵芬楼藏有37000卷善本书和珍贵抄本,其中包括十二卷濒于失传的《永乐大典》。

涵芬楼还以收藏遍及中国22个行省及边远地区的2641种地方志为特色,其收藏量远远超过各家公立图书馆。在外文书刊方面,涵芬楼收藏有数套欧洲科学杂志,收集了全套的荷兰《通报》、英国《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会报》,后两种由早期的外国汉学家创办,是研究18世纪中国与西方关系的基本参考书。除书、报、杂志外,涵芬楼还收藏了5000张照片、地图、图表和绘画。到1924年,涵芬楼藏书已经达到463083卷,成为当时最大的藏书楼。张元济决定把它改组成公共图书馆,对普通公众开放。商务董事会决议用累积的资金11万银元兴建一座五层混凝土大厦,定名为"东方图书馆",并于1926年建成开放,起到了开启民智的作用。

涵芬楼商务印书馆(当时在上海,而不是北京)当时主持编务的张元济在1904年设立藏书室,后因善本增多,需要管理,遂于1909年“设图书馆,名为‘涵芬楼’”(《商务印书馆百年大事记》)。1924年另筑高达五层的“东方图书馆”,以存放越来越多书籍。而“宋元明旧刊和钞校本,名人手稿及其未刊者为善本”,则“另辟专室珍藏,颜曰‘涵芬楼’” 至此,“涵芬楼”便由图书馆转成东方图书馆的善本室。此图书馆书籍之多曾一度超过北平图书馆,达到51万册而成为中国最大图书馆,无奈1932年连同印刷厂、编译所、尚志小学,统统毁于日军炮火之下。

地址: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灯市西口)

3.怀柔篱苑书屋

从北京喧嚣的市区一路奔向雁栖湖,当曲折的山路越来越窄,就快到交界河村智慧谷了。在这个清净自然的山谷里,有一座用4.5万根柴禾棍围成的书屋。这里没有水,也不用电,只靠自然光线穿透玻璃窗,点亮这一方小小天地。走进室内,书的排布也自然随性,读者可以像在家一样,随便找一个角落窝下来。在这里,读者可以得到最靠近自然的阅读体验,窗外树影婆娑,映在书页上,就像夏日午后,在榕树下做一个甜梦一样美好。

“篱苑书屋”的设计构思旨在与自然相配合,让人造的物质环境将大自然清散的景气凝聚成为一个有灵性的气场,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清境。场地前的水面,水边栈道、卵石平展的铺排以及篱笆(取自漫山遍野的劈柴混)围合的空间,让书屋本身与自然环境结合成浑然的一体。场景中,既遮阳又透光,同时展现出强烈的地域特性,书屋也因此取名“篱苑”。

“篱苑书屋”长30米、宽4.35米(轴线)、高6.3米的长方建筑体,总建筑面积约为170平方米,局部二层,主体结构采用100x100及100x200的方钢作为主要结构构件,每两米一根柱子被以焊接方式连接,外围护材料使用钢化玻璃。建筑在立面上以90公分为模数,每90公分焊一圈钢框,中间插上柴禾杆。室内采用合成杉木板装修,90公分的空当从中间被分成两半,构成书架及供读者席地而坐轻松阅览的大台阶。

室内空间的构成简单直白,主体空间由大台阶及书架组成,书即摆在台阶下方,成为主要的阅读空间。另外,在书屋的两端,各有一个下沉式的相对独立的围坐、讨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交界河村智慧谷

4.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

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被称为“中国最孤独图书馆”的地方已经刷爆了你的盆友圈,一时间,记者、摄影师、文艺青年……

它就像一头柔软沙滩上孤独的水泥怪兽,遗世独立,带着隐隐的孤傲。当海风从落地窗静静地吹进来,温柔的太阳为读者点起了明灯。翻起书页,浪潮声飘进你的耳朵,长途跋涉又显得那么值得。毕竟,心境是自己的,阅读是寂寞的,不要被任何人左右。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建筑师叫董功,他希望,这个图书馆也能够像一块石头,坚硬地存在于这片海滩上。

此处建设图书馆不比在城市,光线被高楼大厦切割得支离破碎。阳光在海上,呈现的是毫无遮拦的最原始最直白的样子。图书馆中,阅览室、冥想室、活动室的窗洞都经过了巧妙的设计,试图探索光照和空间关系的可能性。图书馆采用的材料,也都是简单直接不加修饰。混凝土和木材表面在修造中留下的痕迹都被一一保留。它像一块单纯而坚硬的石头,已经默默地存在了很多年。没有车道和捷径,人们要光着脚踏着沙,走上几百米才能抵达。

地址:河北省北戴河新区国际滑沙中心北面海边

特别提示:现在这里已经开放参观,但是必须预约。

5.豆瓣书店(成府路二店)

豆瓣书店外间约近五十平米,书架分割出几个空间,书友往来其间,能得摩肩接踵之感,内间不过十五平米,专售旧书。

豆瓣书店面积很小,就像它的主人给它的名字,仅有50平方米的使用面积。书店没有豪华的装潢,四周墙壁环绕的都是书架,中间摆放着桌面展台,空间的局促可想而知。然而,书店的客人不断。

书架间,总有几位有着书卷气的读者慢慢挪步选书,还不时地与打理小店的店员对答几句,聊着关于书的话题。

这是平日豆瓣书店最常见到的景象。这样的场景已经有五年的历史,不仅使书店拥有了3000多名固定顾客,保证了平均每天2000元的流水,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

6.Page One书店(三里屯店)

#24小时不打烊的暖心书店#一层全部以艺术与设计类书籍为主,二层以儿童类、外文类、文学类以及礼品区为主。每个书架高矮不一,形状也各不相同,通过巧妙的设计摆放,达到视觉上舒服的平衡。

地址:三里屯路19号三里屯Village1层(三里屯太古里南区东北角)

  • 编辑:韩东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